孩子矮小是否该打生长激素?.
发布时间:2025-09-1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身高一直排在班级倒数,朋友说打生长激素能长高,到底该不该试?”“担心生长激素有副作用,会不会影响孩子未来发育?”“如果不打生长激素,孩子以后会不会一直矮下去?” 面对孩子的身高问题,“是否使用生长激素” 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难题。生长激素作为改善部分矮小问题的医疗手段,并非适合所有孩子,盲目使用或拒绝使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潜力。本文将围绕 “适用人群、评估流程、安全风险、日常配合” 四个核心问题,为家长科学解读 “孩子矮小是否该打生长激素”,帮家长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选择。
一、问题一:哪些矮小孩子,才适合打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并非 “通用增高方案”,仅针对特定原因导致的矮小有效,临床中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情况,家长可初步对照判断,但终需医生评估确认:
1.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明确的适用情况
这类孩子因垂体功能异常,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导致身高增长缓慢,表现为:
每年身高增长不足 5 厘米,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骨龄比实际年龄小 2 年以上,仍有一定生长空间;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显示 “生长激素分泌水平低于正常标准”。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孩子,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生长激素,能有效提升生长速率,多数孩子可在治疗后逐步追赶至正常身高范围,且治疗开始年龄越小(建议 312 岁),效果通常越理想。
2. 特定疾病相关矮小:需结合原发病治疗
部分疾病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若符合条件,可使用生长激素辅助改善身高:
特纳综合征(仅女孩):因染色体异常导致卵巢发育不良,除身高矮小外,还可能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在补充雌激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生长激素提升身高;
小于胎龄儿(SGA):出生时体重或身高低于同胎龄孩子第 10 百分位,若 2 岁后身高仍未追赶至正常范围,且生长速率持续缓慢,经评估后可考虑使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肾病会影响营养吸收与激素代谢,导致生长迟缓,在肾功能得到有效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
3. 特发性矮小(ISS):需严格筛选
特发性矮小是指排除了生长激素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异常等明确原因后的 “不明原因矮小”,孩子通常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第 3 百分位,生长速率稍慢(每年 56 厘米),生长激素水平正常。这类孩子并非都适合使用生长激素,医生会综合评估孩子的身高差距、生长潜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家长意愿,只有当身高问题可能对孩子未来生活、心理产生明显影响,且无用药禁忌症时,才会考虑使用。
二、问题二:决定是否用药前,必须做哪些检查?
若家长考虑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不能仅凭 “身高矮” 就决定,需先到正规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或生长发育专科完成以下检查,明确病因与身体状况,避免盲目用药:
1. 骨龄检测:判断 “是否还有生长空间”
通过拍摄左手 X 线片,观察骨骼的发育程度,确定骨龄。这是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的关键:
若骨龄已接近或超过 14 岁(女孩)、16 岁(男孩),骨骼骨骺线基本闭合,此时即使使用生长激素,身高提升效果也会非常有限,通常不建议用药;
若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说明孩子仍有一定生长潜力,可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用药必要性。
2.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明确 “是否缺乏生长激素”
该试验通过注射特定药物(如胰岛素、精氨酸),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在不同时间点抽血检测激素水平:
若生长激素峰值≥10ng/ml,说明分泌正常,排除生长激素缺乏症,无需通过补充生长激素改善身高;
若峰值在 510ng/ml 之间,为 “部分缺乏”;峰值<5ng/ml,为 “完全缺乏”,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要用药。
3. 基础健康筛查:排除 “用药禁忌症”
生长激素有明确的使用禁忌,若孩子存在以下情况,不能使用:
活动性肿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未纠正的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对生长激素或药物辅料过敏。
因此,用药前需做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保孩子身体状况符合用药要求,避免引发安全风险。
4. 遗传靶身高与生长速率评估
医生会根据父母身高计算 “遗传靶身高”(男孩:(父亲身高 + 母亲身高 + 13)/2±5 厘米;女孩:(父亲身高 + 母亲身高 13)/2±5 厘米),判断孩子当前身高是否在遗传潜力范围内;同时,结合孩子近 12 年的生长速率,评估身高落后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目标与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三、问题三:生长激素有副作用吗?如何确保用药安全?
很多家长担心生长激素的副作用,其实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总体安全性较高,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1. 了解 “常见轻微副作用”,无需过度恐慌
用药期间,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轻微、暂时的副作用,多可自行缓解或通过调整用药改善:
注射部位反应:如红肿、疼痛、瘙痒,通常在注射后 12 天内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规范操作可减少这类情况;
短期不适:少数孩子可能出现头痛、关节痛、乏力,多在用药初期出现,身体适应后会逐渐消失,若症状持续,可及时告知医生调整剂量。
2. 警惕 “罕见严重副作用”,定期复查是关键
严重副作用(如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肿瘤风险)的发生率极低,且多与 “不规范用药” 或 “孩子本身存在基础疾病” 有关。家长需配合医生定期复查(通常每 36 个月一次),复查项目包括:
身高、体重:监测生长速率,评估治疗效果;
骨龄:观察骨骼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排查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生长激素抗体:少数孩子可能产生抗体,影响治疗效果,需定期检测。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较大程度保障用药安全。
3. 严格遵医嘱,不自行调整用药
生长激素的剂量需根据孩子的体重、年龄、病因、治疗反应个体化制定,家长不可:
自行加量:认为 “剂量越大长得越快”,盲目加量会增加副作用风险;
随意减量或停药:看到孩子身高有进步就自行调整,可能导致生长速率下降,影响身高追赶效果;
购买非正规渠道药物:务必通过医院药房获取药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质量无保障的产品。
四、问题四:即使用药,日常护理也不能少?
生长激素治疗需与良好的日常护理结合,才能达到比较好效果,家长需做好以下三点:
1. 保证营养均衡,为生长提供 “原料”
补充优质蛋白质:每天摄入足量的鱼、肉、蛋、奶、豆制品,蛋白质是骨骼生长与身体发育的基础;
摄入钙与维生素 D:多吃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补充钙,适量晒太阳或通过食物(如蛋黄、深海鱼)补充维生素 D,促进钙吸收;
避免挑食偏食:不盲目给孩子吃 “增高保健品”,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食物,避免营养失衡影响生长。
2. 规律作息,抓住生长激素分泌 “黄金期”
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且分泌高峰出现在入睡后 12 小时。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36 岁儿童每天睡 1012 小时,712 岁儿童每天睡 910 小时;
尽量让孩子晚上 8:30 前洗漱,9 点前入睡,保证深度睡眠时长,为生长激素分泌创造良好条件。
3. 坚持适度运动,刺激骨骼生长
适度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家长可每天陪孩子进行 12 小时户外活动,选择适合的运动类型:
纵向刺激运动:如跳绳、摸高跳、篮球、排球,能直接刺激下肢骨骼,助力身高增长;
全身性运动:如游泳、跑步,可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代谢,间接促进生长。
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或高强度训练,以免对孩子骨骼、关节造成损伤。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生长发育相关问题的评估与干预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为有需求的矮小症儿童家庭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医院针对矮小症儿童,会组织专业医生团队,结合孩子的年龄、身高、生长速率、骨龄等情况,开展全面的检查(包括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基础健康筛查等),科学评估孩子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剂量、复查计划等。同时,医院会为家长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与日常护理建议,帮助家长掌握营养搭配、作息调整、运动选择等知识,助力孩子在治疗期间更好地提升身高。
如果家长对孩子矮小是否该打生长激素有疑问,或想带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可前往该医院咨询,获取适合孩子的健康建议。
结语
孩子矮小是否该打生长激素,没有 “绝对的是或否”,核心在于 “明确病因、专业评估、规范治疗”。家长既不要因过度担心副作用而拒绝科学干预,错失孩子身高追赶的黄金期;也不要盲目跟风用药,忽视个体差异与潜在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孩子身高异常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生长发育专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检查、明确原因,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方案 —— 无论是使用生长激素,还是通过日常护理改善,只有 “对症”,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发挥生长潜力,健康成长。
上一篇:孩子矮小,生长激素该用吗 下一篇:孩子个子矮小吃什么能长高?这 5 类营养素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