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子不高,小心是矮小症!
发布时间:2025-10-13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每个家长都盼着孩子能 “噌噌长”,看着同龄人个头不断拔高,自家孩子却总落在后面,不少家长都会安慰自己 “再等等,孩子只是晚长”。可事实上,孩子身高落后可能不只是 “晚长” 那么简单,若忽视了潜在的 “矮小症”,很可能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影响孩子未来的身高发育。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矮小症,帮家长分清 “晚长” 和 “矮小”,及时发现孩子身高问题。
3 个标准帮你初步识别孩子是否偏矮
很多家长判断孩子身高,习惯用 “和邻居家孩子比”“看着不算太矮” 来衡量,这种模糊的判断很容易延误问题。其实识别孩子身高是否偏矮,有 3 个具体可参考的标准:一是对照儿童生长标准曲线,比如 7 岁男孩身高低于 116.6 厘米、女孩低于 115.1 厘米,就属于身高偏矮范围;二是观察孩子在班级的身高排名,若长期处于班级前 10 名之后,且与前排同学差距明显;三是关注孩子每年的生长速率,3 岁后到青春期前,孩子每年身高增长若低于 5 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低于 6 厘米,都可能是身高发育异常的信号。
孩子身高 “掉队”?这些常见原因可能被你忽视
孩子患上矮小症,并非都是 “天生” 的,很多后天因素也会影响身高发育。首先是营养问题,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蛋白质、钙、维生素 D 等关键营养素缺乏,会直接影响骨骼生长;其次是睡眠不足,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若孩子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再者是疾病影响,像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疾病,都会干扰身体的生长发育机制;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孩子身高 “掉队” 的隐患。
发现问题别慌!这样做能帮孩子抓住身高干预黄金期
若家长通过上述标准,怀疑孩子可能存在矮小症问题,不用过度焦虑,及时干预就能有效改善。第一步是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检查,通过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水平测定等,明确孩子身高落后的原因;第二步是针对性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孩子每天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督促孩子每天晚上 9 点前入睡,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的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摸高等);第三步是遵医嘱治疗,若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等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轻信偏方或盲目给孩子服用 “增高药”。孩子身高干预的黄金期是 3-12 岁,年龄越小,骨骼生长空间越大,干预效果也越好,家长千万别错过这个关键阶段。
上一篇:矮小症孩子早睡的好处 下一篇:小孩长不高和不运动有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