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05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有时会发现孩子出现一些不自主的小动作,比如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等。这些看似偶然的行为,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心理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了解儿童抽动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儿童抽动症的定义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无节律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这种抽动不受孩子主观意志控制,在紧张、疲劳、兴奋等状态下可能会加重,而在放松、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可能会减轻。
抽动症并非孩子故意调皮或养成的坏习惯,而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其症状可能时轻时重,呈现出波动性,部分孩子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缓解,但也有一些孩子的症状可能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时期。
儿童抽动症的常见类型
根据症状表现和持续时间,儿童抽动症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及 Tourette 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是常见的类型,多发生在 5 - 7 岁的儿童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 1 年。表现为单一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比如频繁眨眼、吸鼻子、清嗓子等,一般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1 年,且症状相对稳定,可能是单一的运动抽动,也可能是单一的发声抽动,两者不同时存在。例如,孩子可能长期存在耸肩、歪头的运动抽动,或者持续出现咳嗽声、哼声等发声抽动。
Tourette 综合征相对较为严重,症状表现为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 1 年。这种类型的抽动症对孩子的学习、社交等方面影响较大,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典型症状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多样,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
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不自主收缩,常见于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面部运动抽动如频繁眨眼、皱眉、咧嘴、吸鼻子、努嘴等;颈部和肩部抽动如摇头、点头、耸肩、扭脖子等;躯干和四肢抽动如挺胸、弯腰、踢腿、甩手、跺脚等。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快速重复,难以自控。
发声性抽动则是由于喉部、咽部或口腔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发出异常的声音。常见的有清嗓子、咳嗽声、哼声、尖叫声、犬吠声等,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说脏话、重复别人的话(模仿言语)、重复自己的话(重复言语)等情况。发声性抽动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与运动性抽动同时存在。
儿童抽动症的发病人群与特点
儿童抽动症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一般来说,症状多在 4 - 12 岁之间出现,其中 5 - 7 岁是发病的高峰期。
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波动性,可能在一天中时轻时重,也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症状。例如,孩子可能一段时间以眨眼为主要症状,过段时间又转为耸肩或清嗓子。此外,症状还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紧张、焦虑、疲劳、兴奋、感冒等情况下,症状可能会加重;而在孩子放松、专注于游戏或其他感兴趣的活动时,症状可能会暂时减轻或消失。
儿童抽动症的可能成因
目前,儿童抽动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神经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说明抽动症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神经生理因素方面,研究发现抽动症孩子的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 - 羟色胺等)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这些神经递质对人体的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此外,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基底核、前额叶等脑区的发育异常,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症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历不良的生活事件,如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或过度保护)、学习压力过大、受到惊吓或欺负等,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从而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服务的医院,在儿童神经发育、生长发育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相应的诊疗设备,致力于为儿童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有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上一篇: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孩子频繁眨眼 可能是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