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眨眼、清嗓子,是抽动症的信号吗?

发布时间:2025-08-2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总会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时,难免会心生担忧:这是不是抽动症的信号?其实,孩子出现这些动作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如果症状持续且符合特定特点,就需要警惕抽动症的可能,及时做好分辨和应对。
 
  频繁眨眼、清嗓子: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就是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而频繁眨眼和清嗓子正是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眨眼抽动多表现为快速、无目的的眨眼,有时还会伴随挤眉、皱鼻等动作。这种眨眼不受孩子主观控制,即使家长提醒或制止,也只能暂时缓解,很快又会重复出现。尤其在孩子紧张、疲劳或兴奋时,眨眼频率可能会明显增加,而在放松或专注于某件事时,症状可能会减轻。
 
  清嗓子则属于发声抽动的一种,孩子会发出 “吭吭”“咳咳” 等声音,并非由咽喉疾病引起,而是喉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这种清嗓子的动作往往反复出现,即使没有咽喉疼痛、有痰等不适症状,也难以停止,在安静的环境中会显得更加明显。
 
  除了眨眼和清嗓子,抽动症孩子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摇头、耸肩、甩手、踢腿,或者发出尖叫声、模仿他人说话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如何区分抽动症与其他情况?
 
  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并不一定就是抽动症,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需要仔细区分。
 
  眼部疾病可能导致孩子频繁眨眼,比如结膜炎、角膜炎、倒睫等,这些情况下孩子通常会伴有眼睛发红、流泪、分泌物增多、怕光等症状,通过眼科检查可以发现异常。而抽动症引起的眨眼一般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仅表现为单纯的动作频繁。
 
  咽喉部不适也会让孩子频繁清嗓子,比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孩子可能会有咽喉疼痛、干燥、有异物感等表现,随着炎症消退,清嗓子的动作也会逐渐消失。但抽动症的清嗓子与咽喉部疾病无关,即使咽喉检查正常,症状依然存在。
 
  此外,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眨眼、清嗓子的动作。比如孩子看到别人眨眼觉得有趣而刻意模仿,形成习惯后难以改正。但这种习惯导致的动作通常可以通过提醒和纠正逐渐减少,且不会伴随其他抽动症状,与抽动症的不自主性有明显区别。
 
  哪些情况需要警惕抽动症?
 
  如果孩子的眨眼、清嗓子症状符合以下特点,家长就需要高度警惕抽动症的可能: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2 周甚至数月,且没有缓解的迹象;症状反复出现,难以通过主观意志控制,即使家长多次提醒,孩子也无法长时间停止;除了眨眼、清嗓子,还出现其他部位的抽动,如摇头、耸肩、甩手等;症状在孩子紧张、焦虑、压力大时加重,在放松、入睡后减轻或消失。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通过医生的观察、行为量表评估等方式,明确是否为抽动症,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家长该怎么做?
 
  当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家长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孩子,导致症状加重。
 
  不要过度关注或指责孩子的症状,比如频繁提醒 “别眨眼”“别清嗓子”,这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反而强化症状。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像平时一样与孩子交流互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生活。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如果怀疑是眼部或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可先带孩子到相应科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若确诊为抽动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可能通过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方式缓解,比如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减少紧张因素,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等。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孩子,可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使用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情况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在儿童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经验。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评估,明确症状是否为抽动症以及病情程度。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医院会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行为指导、心理支持以及必要的治疗措施等,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助力其健康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