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 “小动作” 背后,或许是抽动症在悄悄靠近
发布时间:2025-08-2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常常会发现孩子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 “小动作”,比如频繁眨眼睛、耸肩膀、清嗓子等。很多时候,家长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孩子调皮捣蛋、养成的坏习惯,或是在模仿他人。但实际上,这些频繁出现的 “小动作” 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 抽动症。若未能及时关注和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一、抽动症的常见表现,别当成 “坏习惯”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常见的表现有眨眼、挤眉、皱鼻、张口、伸舌、点头、摇头、耸肩、扭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比如有的孩子会不受控制地频繁眨眼睛,即使家长多次提醒甚至批评,也无法停止;还有的孩子会时不时地耸动肩膀,看起来十分怪异。
发声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吸鼻、哼声、吠叫、尖叫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秽语,即不自主地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词语。这些症状往往在孩子精神紧张、疲劳、兴奋或受到压力时加重,而在放松、专注于某项事情或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很多家长由于对抽动症缺乏了解,会把这些症状当作孩子的 “坏习惯” 来纠正,甚至采取责骂、惩罚等方式,结果不仅没有改善症状,反而可能因为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
二、抽动症的诱因,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遗传角度来看,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那么孩子患抽动症的风险会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异常可能会增加发病几率。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孩子长期接触铅、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诱发抽动症。此外,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会通过免疫机制引发抽动症或使症状加重。
心理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环境中,比如父母关系不和、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过度批评或惊吓等,都可能导致抽动症的出现或使症状加剧。
三、抽动症的危害,不容小觑
抽动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在学习方面,孩子频繁的抽动症状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由于症状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或议论,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和集体活动,进一步影响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心理方面,长期的抽动症状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导致他们变得孤僻、敏感、缺乏自信。
此外,抽动症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频繁的抽动而导致肌肉疲劳、酸痛,甚至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而且,一些严重的发声抽动可能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损伤。
四、如何应对抽动症,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面对抽动症,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家长首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的、不自主的 “小动作” 或发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神经科或精神心理科进行检查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抽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主要是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孩子,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医院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针对儿童抽动症等相关病症,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健康。医院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上一篇:留意!抽动症在孩子身上的体现 下一篇:频繁点头,孩子是不是有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