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抽动症、总清嗓子,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10-2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当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并且频繁地清嗓子时,许多家长会感到焦虑和无助。清嗓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发声性抽动,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课堂学习和社交,更让家长心疼不已。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究竟该怎么办?是严厉制止,还是听之任之?事实上,应对抽动症需要科学的认知和正确的方法。它不是孩子的坏习惯,而是一种需要理解和管理的神经发育障碍。本文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与抽动症共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理解抽动症:清嗓子背后的真相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家长首先要正确理解抽动症。抽动症是一种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当这种抽动涉及喉部肌肉群时,便会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发出怪声等。这种行为是孩子无法用意志力控制的,强迫其停止只会适得其反。
 
  清嗓子的发生,往往与孩子的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以及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紧张、焦虑、疲劳、感冒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或加重症状的“扳机点”。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将孩子的抽动行为看作是一种需要管理的症状,而不是一个需要纠正的“坏毛病”。这种认知上的转变,是所有有效干预的起点。
 
  家庭干预:营造宽松的“减压”环境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港湾,一个宽松、理解的家庭环境对缓解抽动症状至关重要。
 
  忽视与接纳:这是家庭干预的核心原则。当孩子出现清嗓子等抽动时,家长要努力做到“视而不见”,不要提醒、指责或模仿。过度的关注会成为一种压力,反而强化了孩子的抽动行为。接纳孩子的现状,让他知道,无论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
 
  减轻心理压力:审视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不要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多鼓励、少批评,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当孩子因为抽动被同伴嘲笑时,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
 
  规律作息与健康生活: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因为疲劳是抽动的重要诱因。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执行。鼓励孩子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这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神经系统。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行为管理:帮助孩子自我调节
 
  除了营造环境,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技巧,帮助他更好地应对抽动冲动。
 
  习惯逆转训练(HRT)的简化应用:这是一种专业的行为疗法,但家长可以借鉴其原理。当孩子感觉到要清嗓子的冲动时,可以教他做一个与之竞争的、不引人注意的动作,比如轻轻地用舌头抵住上颚,或者缓慢地深呼吸。这需要耐心引导,不能强迫。
 
  放松训练:教孩子学会放松,可以有效降低抽动的频率。例如,每天睡前进行几分钟的腹式呼吸训练:让孩子平躺,一只手放在肚子上,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肚子鼓起,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肚子回落。这有助于平复焦虑情绪。
 
  寻找“安全岛”:当抽动冲动强烈时,可以允许孩子去一个私密的空间,如自己的房间或卫生间,让他在那里“尽情”地抽动一会儿,这有助于缓解冲动,避免在公共场合感到尴尬。
 
  寻求专业支持:科学评估与综合干预
 
  家庭干预是基础,但专业的医疗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明确诊断与评估:首先,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综合干预方案:专业的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这可能包括行为治疗、心理疏导,以及在必要时,医生会与家长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考虑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
 
  家校合作:在征得孩子和医生同意的前提下,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向老师解释孩子的状况,争取老师的理解与配合,例如,不要因为清嗓子而批评孩子,允许孩子在抽动强烈时短暂离开教室等。一个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康复大有裨益。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专业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等特色科室,为有相关需求的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医院在儿童抽动症等发育行为性问题的干预方面,注重系统化的评估流程,由医疗团队对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抽动症儿童,医院倡导综合性的干预模式,不仅关注症状本身,也重视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医院会根据个体情况,提供包括行为指导建议、家庭支持策略在内的个性化方案,并致力于通过家长培训等方式,提升家庭应对能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