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4-11-15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是两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们在定义、症状、发病年龄、影响范围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种疾病的详细比较:
 
  一、定义
 
  1.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2.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表现为突发、反复和无意识的运动或声音,称为抽动。抽动症的症状可能包括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和四肢的肌肉抽动,以及发声抽动。
 
  二、症状
 
  1. 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容易分心、遗忘、难以维持注意力等。
 
  过度活动:手脚不停地动、难以坐定、不停地走来走去等。
 
  冲动行为: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讲话。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等。
 
  2. 抽动症:
 
  运动抽动:如眨眼、咬牙、摇晃头部、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等。
 
  发声抽动:如鼻吸声、清嗓子的声音、犬吠声、重复特别的词语等。
 
  症状特点:抽动症的症状可能轻重不一,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且抽动通常是无意识的。
 
  三、发病年龄
 
  1. 多动症:起病于儿童期,通常在7岁以前发病,症状可持续存在到青春期或成年期。
 
  2. 抽动症:发病年龄通常在3\~15岁之间,多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
 
  四、影响范围
 
  1. 多动症:症状常常在多个环境中出现,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持续到成年并对生活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2. 抽动症:症状通常只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抽动症通常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减轻,大多数人在成年后会自行缓解或改善。
 
  五、治疗方法
 
  1. 多动症:
 
  药物治疗:使用中枢兴奋剂,如哌醋甲酯、赖氨酸等,以提高注意力和减少冲动行为。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改善患儿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2. 抽动症:
 
  药物治疗:使用抗抽动药物,如硫必利、氟哌啶醇等,以减轻抽动症状。
 
  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六、总结
 
  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虽然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但在定义、症状、发病年龄、影响范围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疾病期。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