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多动症当调皮:理解多动症与调皮之间的关键差别

发布时间:2025-02-13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活泼好动是天性使然,常常让家长又爱又恼。然而,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正常范围,表现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时,家长往往容易将其简单地归结为“调皮”或“不听话”。事实上,这些症状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表现。正确区分多动症与调皮,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多动症与调皮的基本概念
 
  调皮:调皮通常是指孩子出于好奇、探索或寻求关注而表现出的行为,如偶尔的捣蛋、不听话等。这些行为虽然可能令人头疼,但通常是有意识的,且能够在适当的引导下得到控制。
 
  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技能,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难以通过简单的引导或惩罚来改变。
 
  关键差别
 
  1. 持续性与情境性:调皮行为通常具有情境性,即在特定情境下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多动症的症状则是持续性的,跨越多种情境,无论是在学校、家里还是社交场合都会表现出来。
 
  2. 自我控制能力:调皮的孩子虽然可能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有能力理解并遵守规则。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即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也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 对指令的反应:调皮的孩子在接受指令后,虽然可能拖延或反抗,但还是能够完成任务。多动症的孩子则可能完全忽视指令,或者开始执行但很快分心,导致任务无法完成。
 
  4. 情绪稳定性:调皮的孩子情绪通常较为稳定,虽然可能偶尔发脾气,但总体上是可预测的。而多动症的孩子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易怒或沮丧。
 
  识别与应对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学会识别多动症的症状,避免将其误认为是调皮。一旦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诊断。
 
  治疗多动症通常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等多方面。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症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行为疗法则通过奖励正面行为、设定明确规则和结构化的环境来改善孩子的行为;教育干预则包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满足孩子的特殊需求。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通过积极的沟通、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挑战。
 
  总之,别把多动症当调皮,这是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的表现。通过正确的识别和应对,我们可以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和理解,减少误解和偏见,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