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指南:了解多动症,助力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25-02-24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当您翻开这份指南时,或许您正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感到困惑、担忧,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孩子在注意力、活动水平以及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但请放心,通过科学的了解和恰当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多动症的基本特征
(一)注意力不集中
1. 易分心
孩子在完成作业、阅读书籍或参与课堂活动时,很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细微声音、光线变化或其他同学的举动所吸引,从而难以专注于手头的任务。例如,在写作业时,可能会频繁被窗外的鸟叫声、电视声等分散注意力,导致作业完成效率低下。
2. 粗心大意
在做功课、考试或进行其他需要专注力的活动时,常常出现粗心的错误。比如,在数学计算中忘记进位、退位,或者在阅读理解中遗漏重要信息,难以准确回答问题。
3. 难以保持注意力
对于较长时间或较为枯燥的任务,孩子往往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他们可能会频繁地变换活动内容,或者在短时间内就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失去兴趣。例如,在绘画课上,可能画了几笔就开始摆弄画笔,转而关注其他同学的作品。
(二)活动过多
1. 坐立不安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中,孩子都很难安静地坐着。他们可能会不停地扭动身体、晃动椅子,或者在座位上频繁地变换姿势。即使在被要求保持安静的情况下,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2. 过度奔跑、攀爬
在课间休息或户外活动时,孩子通常表现得非常活跃,总是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似乎不知疲倦。他们的精力好像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加充沛,而且很难在适当的场合安静下来。
3. 难以安静玩耍
在玩游戏或进行其他娱乐活动时,孩子往往无法安静地进行。例如,在玩积木时,可能会快速地搭建然后又迅速推倒,而不是耐心地构建一个复杂的作品;在看绘本时,可能会快速翻页,没有真正沉浸在故事中。
(三)冲动行为
1. 打断他人说话
在与他人交流时,孩子常常会不假思索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他们可能不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也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
2. 缺乏耐心
对于需要等待的事情,孩子往往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比如,在排队等候时,会不停地抱怨、跺脚,甚至试图插队;在等待礼物或奖励时,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哭闹或发脾气。
3. 做事不考虑后果
在做决策或行动时,孩子通常不会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例如,在课堂上未经允许就随意发言、离开座位,或者在与同学玩耍时过于粗暴,导致意外受伤或破坏物品。
二、日常管理策略
(一)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
1. 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
帮助孩子养成每天定时起床和睡觉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例如,每天晚上9点前让孩子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长期坚持形成规律的作息。
2.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模块,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如10 15分钟。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完成数学作业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喝口水、吃点水果,然后再开始语文作业。
(二)创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
1. 减少干扰因素
在孩子学习或进行其他需要专注的活动时,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环境。关闭电视、手机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设备,整理好桌面,只摆放与当前任务相关的物品。例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将玩具收起来,避免他们被玩具吸引而分心。
2. 提供适宜的学习空间
为孩子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确保光线充足、桌椅舒适。这个学习区域应该是相对独立和安静的,让孩子能够专注于学习。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个性特点来布置学习空间,如贴上喜欢的海报、摆放一些绿植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明确规则和期望
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规则要简单明了、具体可操作,并且要始终如一地执行。例如,规定在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不能说脏话等。
2. 积极的行为强化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小贴纸、给予特权等方式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例如,当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时,回家后可以给他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贴纸时,可以兑换他喜欢的礼物。
3. 引导自我管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如深呼吸、暂停片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情绪激动时,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情绪和行为。
(四)加强亲子沟通与情感支持
1. 倾听孩子的心声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您的关心和尊重,愿意与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例如,在晚餐时或睡前,与孩子聊聊天,问问他们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或困难的事情。
2. 表达理解和接纳
让孩子知道您理解他们因为多动症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接纳他们的独特性。不要过分批评或指责他们的行为,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当孩子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题时,您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有时候会不小心出错,这没关系的,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改进好不好?”
三、如何与学校合作支持孩子
(一)及时与老师沟通
1. 主动介绍孩子的情况
在孩子入学时,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患有多动症的情况,包括孩子的主要症状、日常表现以及对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让老师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 定期交流孩子的进步与问题
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向老师咨询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每周与老师通一次电话,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二)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IEP)
1. 参与计划的制定
如果学校认为有必要为孩子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IEP),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与老师、学校的专业人员一起讨论孩子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内容,确保计划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例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在本学期内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2. 监督计划的实施
IEP制定后,家长要密切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如果发现计划的某些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效果不理想,及时与学校协商调整。例如,每月与老师进行一次面谈,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对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鼓励家校合作活动
1. 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和讲座
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关于多动症的培训和讲座,了解更多关于多动症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还可以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一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例如,学校邀请专家举办关于多动症儿童教育的讲座时,家长要积极报名参加。
2. 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支持和关爱。例如,在学校组织亲子运动会时,家长要积极参与,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比赛。
家长们,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也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采用合适的管理策略,并与学校紧密合作,就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