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动作不断,是调皮还是多动症在 “作祟”?家长必知

发布时间:2025-03-1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时常会发现他们的小动作不断,有时难以安静下来。这种行为是调皮捣蛋,还是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多动症(ADHD)?作为家长,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以便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一、了解多动症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精神行为障碍。其核心特征包括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以及冲动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儿童7岁之前,并可能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多动症的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为4:1。
 
  具体症状表现:
 
  1.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例如,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与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在游戏、听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走神。
 
  2. 活动过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相比,孩子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这种活动过度可能起始于幼儿早期,甚至婴儿期。上学后,因受到纪律等限制,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3. 情绪行为冲动:孩子做事凭兴趣、缺乏思考,不考虑后果。例如,不断插话、打断别人的谈话;喜欢招惹别人、不顾及后果;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或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二、调皮与多动症的区别
 
  虽然调皮的孩子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的行为,但多动症的症状更为严重且持续存在,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显著影响。调皮的孩子通常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症孩子则难以自我抑制。
 
  家长如何判断:
 
  1. 观察症状的持续性和普遍性:多动症的症状通常会在多个场合持续出现,而调皮行为则可能更具情境性。
 
  2. 注意症状的严重程度:多动症的症状通常较为严重,足以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3. 寻求专业评估: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担忧,好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以便准确诊断。
 
  三、家长如何应对
 
  1. 积极干预:一旦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家长应积极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等。
 
  2. 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避免含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
 
  3. 提供支持和理解: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理解他们的困难,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和学习活动。
 
  4.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动作不断可能是调皮的表现,但也可能隐藏着多动症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积极的干预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