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活泼好动超出了正常范围,警惕多动症来袭
发布时间:2025-03-2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但当这种好动超出了正常范围,家长就需要警惕多动症的可能。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一、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表现因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学龄前期(36岁)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多动、过分喧闹,不能安静地坐下来玩耍或看绘本,午睡困难,不遵守游戏规则。学龄期(612岁)的孩子症状更为明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小动作多,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学习和生活中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作业拖拖拉拉。青春期(12岁以上)的孩子多动症状可能减轻,但注意力缺陷和冲动症状仍较明显,学习上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情绪烦躁,与人容易起冲突。
二、如何区分正常好动与多动症
正常好动的孩子通常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会有所调整,比如在户外活动时跑来跑去,而在室内则能安静下来。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更加频繁和强烈,且不分场合,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正常好动的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能够专注,而多动症孩子则很难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坚持。
三、警惕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
多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容易与同学、老师、家长产生冲突。长期下来,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也会受到损害。此外,多动症如果不加以干预,症状可能会延续到成年期,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的行为超出了正常范围,并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明显影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儿童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评估和诊断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多动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药物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减少冲动,而行为治疗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观察和理解至关重要。当孩子的活泼好动超出了正常范围时,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