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动症的症状:父母需要知道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育儿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上,每一位父母都怀揣着对孩子无限的期望与爱。我们渴望见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有时,孩子的一些表现却让我们感到困惑与忧虑。比如,孩子似乎总是无法安静下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是冲动行事,这些行为常被简单地归结为“调皮”。然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多动症”的神经发育障碍。了解多动症的症状,对于父母而言,是理解孩子、给予恰当支持的第一步。
一、多动症:超越“调皮”的认知
多动症,正式名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影响儿童注意力、冲动控制及活动水平的神经发育障碍。它并非简单的性格特质或行为问题,而是一种需要专业评估与干预的疾病。多动症的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显现,可能伴随孩子直至成年,对其学业、社交及情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父母需认识到,多动症不仅仅是“调皮”,而是一种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挑战。
二、多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
1. 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多动症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孩子可能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容易被外界干扰,忘记日常活动或任务,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频繁丢失个人物品。在学校环境中,他们可能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解,错过重要信息,导致学习困难。
2. 活动过度:多动症儿童似乎永远处于“启动模式”,无法安静地坐着,常在不恰当的场合跑动或攀爬。他们可能话多,喜欢打断他人讲话,难以等待轮到自己,这种过度活跃的状态常常让周围的人感到困扰。
3. 冲动行为:孩子可能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迅速行动,如突然插话、打断游戏、抢夺物品等。这种冲动性不仅可能导致社交冲突,还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境地。
三、多动症的复杂性与共病现象
多动症并非孤立存在,它常与其他心理障碍共病,如学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及品行障碍等。这些共病现象可能加剧孩子的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在评估与治疗多动症时,需全面考虑孩子的整体状况,制定综合干预计划。
四、多动症的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多动症的诊断需由专业医生进行,通常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行为观察及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应用。治疗则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可能涉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等多个方面。
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症状。但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监测副作用,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学习识别和管理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社交技能。
行为干预:家庭治疗、学校干预等,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增强亲子沟通、调整学校教育策略等方式,为孩子创造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五、父母的角色:理解、支持与引导
面对孩子的多动症,父母可能会感到无助、焦虑甚至自责。但请记住,多动症是一种疾病,而非孩子的过错。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至关重要:
理解与接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状况,认识到多动症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管理的。
积极寻求帮助:主动与医生、教师及心理咨询师合作,获取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日常支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建立规律作息、设定明确目标、提供结构化活动环境等方式,帮助孩子管理症状。同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教育引导: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学习自我调节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动症,这一曾被误解的神经发育障碍,正逐渐被社会所认识与接纳。作为父母,了解多动症的症状、治疗方法及自身角色,是我们为孩子提供比较好支持的关键。让我们以爱为舟,以理解为帆,携手孩子,共同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