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在课堂上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5-07-1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简称为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尤其在儿童中较为普遍。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在需要专注和遵守规则的课堂环境中,给孩子们带来显著的挑战。理解多动症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家长科学引导以及孩子自身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当孩子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或按指令行事时,多动症可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动症在课堂上的典型表现,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识别和支持这些孩子。
 
  一、 注意力涣散:课堂上的“隐形走神者”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在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患有ADHD的孩子可能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黑板上的内容或课堂活动上。他们常常表现为:
 
  1.  容易分心:课堂上稍有风吹草动,比如窗外经过的车辆、同学轻微的挪动,都足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学习内容上转移开。他们可能在老师讲解关键知识点时,目光却游移到了其他地方。
 
  2.  难以听从指令:对于老师发出的多步骤指令,他们往往只能记住前半部分或完全忘记。例如,老师要求“先拿出数学练习册,翻到第25页,然后拿出铅笔准备做标记”,他们可能只做到了拿出练习册,或者干脆什么都没做。
 
  3.  频繁走神:课堂上看似在听,实则思绪早已“神游”。他们可能在脑海中构思着游戏情节,回忆着放学后的安排,或者仅仅是大脑一片空白。当被提问时,常常显得茫然,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
 
  4.  作业和任务完成困难:即使理解了任务要求,他们在执行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困难。可能在做作业时不断停顿,玩弄文具,或者因为一点小干扰就中断任务,导致作业拖沓、错误率高。
 
  5.  丢失学习用品:书本、文具、作业本等物品经常丢失或放错地方,因为他们难以保持对物品位置的持续关注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弱。
 
  这些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在获取课堂知识、跟上教学进度方面面临巨大困难,也常常导致他们在学业上落后于同龄人。
 
  二、 多动与冲动:课堂秩序的“小干扰者”
 
  除了注意力问题,部分多动症儿童还伴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在相对静态的课堂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
 
  1.  坐不住:他们难以在座位上保持静止,经常扭动身体、晃动椅子,甚至在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座位走动。这种身体上的不安分,不仅影响自身,也可能干扰到周围同学。
 
  2.  小动作不断:课堂上,他们的小手可能停不下来,不停地玩弄衣角、笔、橡皮,或者抽动手指、发出怪声等。这些看似无意识的小动作,是他们试图释放多余精力或应对不安的一种方式。
 
  3.  插话和打断:他们往往难以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言,经常在老师或同学讲话时突然插嘴,或者在没有被点名的情况下抢答问题,打断他人的思路。
 
  4.  难以排队或按顺序活动:在需要轮流、排队或遵守游戏规则的课堂活动中,他们常常表现出困难,容易插队、推搡他人或抢夺物品。
 
  5.  冲动行为:情绪反应可能较为激烈,遇到挫折时容易发脾气、哭闹或与人发生冲突。在游戏中,可能因为输赢问题而表现出过度的沮丧或攻击性。
 
  6.  冒险行为:有时会做出不考虑后果的行为,比如在没有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擅自离开教室,或者在课堂上做一些危险的小动作。
 
  这些多动和冲动行为,常常让老师感到管理困难,也容易使孩子被同学孤立,影响其社交关系和课堂融入感。
 
  三、 课堂表现的个体差异与共病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多动症在课堂上的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可能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ADHD-PI型),看起来安静,但内心走神严重;有些则同时伴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ADHD-C型),行为问题突出;还有少数可能以多动和冲动为主(ADHD-HI型),但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少见。
 
  此外,多动症常常与其他问题共存,如学习障碍(阅读、书写、计算困难)、焦虑症、抑郁症、对立违抗障碍等。这些共病问题会进一步复杂化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得诊断和干预更加需要专业性和综合性。
 
  四、 识别表现背后的需求
 
  当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到孩子有上述表现时,不应简单地将其视为“不听话”、“故意捣乱”或“懒惰”。这些行为往往是多动症这种神经发育差异的外在表现,孩子可能并非出于主观意愿,而是缺乏相应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管理能力。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采取更积极、更具支持性的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调整,如提供明确的指令、增加结构化活动、给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必要时与家长和专业人士沟通协作。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学业压力,配合学校进行干预,并在家中提供稳定、有规律的环境。
 
  结语
 
  多动症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核心在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伴随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也对其社交互动和情绪调节带来挑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这些信号,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及时的支持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发掘自身潜力。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