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烦恼
发布时间:2025-07-2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活泼好动本是天性,但当 “动” 超出了合理范围,变成无法自控的多动时,就会给孩子自身及周围人带来诸多烦恼。这些烦恼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会渗透到社交、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让孩子和家长都备受困扰。了解多动带来的具体问题,才能更好地找到应对之法。
学习中的重重阻碍
多动给孩子学习带来的烦恼比较直接。这类孩子在课堂上很难安分地坐在座位上,要么不停地扭动身体、摆弄文具,要么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和同学说话,甚至随意离开座位走动,根本无法专注听老师讲课,导致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写作业时,他们的状态也让人头疼。桌面上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干扰源,一支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们把玩半天,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往往要拖延到几个小时。而且,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中的错误率极高,简单的计算失误、漏题等情况屡见不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来,成绩自然不理想,还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社交中的尴尬与冲突
多动的孩子在社交场合也常常陷入烦恼。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他们很难遵守游戏规则,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比如在排队玩滑梯时,会突然插队;在集体游戏中,会随意打断别人的思路,破坏游戏的进行。这些行为很容易引起同伴的不满,导致冲突不断。
他们还缺乏分寸感,在与同伴交流时,可能会突然拍打别人、抢夺玩具,虽然并非出于恶意,但往往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进而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长期被同伴排斥,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甚至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家庭生活中的无奈与疲惫
家庭生活中,多动的孩子也让家长倍感疲惫。吃饭时,他们可能在椅子上坐不了几分钟,就跑到客厅来回跑动;睡觉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需要家长反复催促、安抚。家长交代的事情,他们往往左耳进右耳出,比如让他们收拾玩具,半天也不见行动,还可能在收拾过程中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此外,多动的孩子情绪也相对不稳定,稍有不如意就可能大发脾气、哭闹不止,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抚、引导。长期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家庭氛围也可能因此变得紧张。
孩子自身的心理压力
除了外在的影响,多动的孩子自身也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指责而感到沮丧、自卑。当看到其他同学能够安静地学习、愉快地和同伴玩耍,而自己却做不到时,内心会产生挫败感。
有些孩子也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却总是力不从心,这种无力感会让他们变得敏感、易怒,甚至出现逃避行为,比如不愿意去学校、害怕和陌生人接触。
应对多动烦恼的实用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制定明确、简单的规则,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比如在课堂上,规定 “发言要举手”“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在家里,明确 “吃饭时要坐在餐桌旁”“玩具玩完要放回原处”。规则制定后,要保持一致性,让孩子逐渐形成行为规范。
同时,给孩子安排适当的运动也是个好办法。多动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通过跑步、跳绳、打球等运动,能让他们释放多余的能量,减少因精力无处发泄而产生的多动行为。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学习前,这样能让孩子在学习时更容易静下心来。
另外,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坐了一段时间,或者主动收拾了玩具时,真诚地表扬他们,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关于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儿童多动症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医院的专业儿科团队能够对孩子的多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多动的原因和程度。
医院配备了适合儿童的评估工具和训练设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帮助孩子改善多动症状。在干预过程中,医院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让家长掌握更多帮助孩子的方法。医院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能减少孩子在诊疗过程中的紧张感。如果孩子被多动的烦恼所困扰,家长可带孩子前往咨询,获取科学的建议和帮助。
上一篇:冲动的多动症孩子,家庭管理如何做? 下一篇:多动症的识别,注意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