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骂成绩越差?多动症孩子为什么学习困难?
发布时间:2025-08-05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不少家庭的学习场景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家长对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叉怒不可遏,孩子则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眼神涣散。家长们一遍遍质问 “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又错”,孩子却像没听见一样,下次依然故我。久而久之,成绩下滑成了常态,亲子关系也降到冰点。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有些孩子的学习困难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多动症在背后作祟。
一、多动症孩子的学习困境:不止是 “不专心”
多动症,学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其核心症状体现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两个方面,这些症状直接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在课堂上,他们可能前一秒还盯着黑板,下一秒就被窗外的鸟叫声吸引,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如同过耳云烟。写作业时,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能被反复涂改,不是算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 —— 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注意力无法持续聚焦在任务上。
更令人困扰的是 “执行功能” 的缺失。这类孩子往往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明明计划好晚上完成作业,却会在书桌前玩橡皮玩到深夜;他们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复杂的应用题步骤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甚至连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都可能因为分心而漏掉课本。
这些表现很容易被误解为 “懒惰”“故意捣乱”,但实际上,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台失控的收音机,无法自主调节频道,外界的任何一点干扰都可能让他们偏离轨道。
二、打骂式教育:一场恶性循环的 “灾难”
当家长用 “你怎么这么笨”“就知道玩” 等话语指责孩子时,看似是想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实则在不断摧毁他们的学习信心。
多动症孩子本身就对负面评价更为敏感。研究显示,长期处于批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会产生 “习得性无助”—— 既然无论怎么努力都会被骂,索性放弃尝试。课堂上愈发沉默,作业拖延得更久,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更严重的是,打骂会加剧孩子的情绪问题。多动症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共病,家长的斥责可能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上课时满脑子都是 “妈妈又要骂我了”,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这种 “情绪内耗” 进一步消耗了本就有限的心理资源,形成 “成绩差→被骂→更焦虑→成绩更差” 的恶性循环。
三、理解与支持:打开学习困境的钥匙
帮助多动症孩子改善学习状况,需要从理解他们的神经特点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替代指责。
调整环境减少干扰是第一步。可以为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空间,移除书桌旁的玩具、电子产品;课堂上请老师安排他们坐在前排,减少视觉分散物。这些物理环境的调整,能降低他们维持注意力的难度。
拆解任务降低难度也很重要。多动症孩子面对复杂任务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把作业分解成小步骤,比如 “先完成 3 道计算题,休息 5 分钟再写生字”。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具体表扬,比如 “这道题的数字写得很清楚,比上次进步了”,用正向反馈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专业干预是关键支撑。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能有效改善注意力缺陷,而行为治疗中的 “正念训练”“注意力游戏” 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家长同时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多动症孩子的学习困难,本质上是神经发育差异带来的挑战,而非品行问题。当家长放下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 的执念,转而用 “你需要什么帮助” 的包容态度面对时,才能真正为孩子搭建起支持的桥梁。成长路上,理解比批评更有力量,支持比指责更能照亮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