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总上不去?或许不是不用功,而是多动症在 “捣乱”
发布时间:2025-08-12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家长群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困惑:“孩子每天写作业到深夜,错题本整理得工工整整,可考试成绩总是在中游徘徊。”“上课明明盯着黑板,提问时却答非所问,是不是故意走神?” 面对孩子付出与收获的失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不够努力” 或 “态度不端正”,却忽略了一个容易被遮蔽的可能性 —— 多动症。
被误解的 “不用功”:多动症的隐形特征
10 岁的小宇是家长眼中的 “矛盾体”:他能专注拼完复杂的乐高模型,却在课堂上连 20 分钟都坐不住;数学口算题反复练习仍频繁出错,却能准确复述一周前看过的动画片台词。老师多次反映他 “上课爱插嘴”“作业本像涂鸦本”,家长带着他做了心理评估,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多动症并非简单的 “好动”,其核心特征是注意力调控障碍。这类孩子的大脑如同缺少 “过滤器”,难以筛选有效信息: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同学的笔尖声都可能抢占注意力;写作业时,会反复检查第一题,却忘记后面还有整片空白。他们并非故意 “偷懒”,而是神经发育上的差异让 “专注” 变成了需要极大消耗的任务。
成绩滑坡的连锁反应:多动症如何影响学习
在学业场景中,多动症的影响如同多米诺骨牌,从课堂延伸到考试。上课时,持续注意力不足导致知识点断裂,比如数学课时漏听关键公式,后续解题便无从下手;写作业时,冲动控制弱会引发频繁涂改,原本 1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