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家长该如何判断?
发布时间:2025-08-12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也可能是多动症的信号。由于多动症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心理健康,及时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容易将孩子的正常调皮与多动症混淆,延误干预时机。本文将为家长详细介绍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的方法,帮助家长科学识别,早发现、早应对。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判断孩子是否为多动症,首先要了解其核心症状。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症状通常在 6 岁前出现,且持续至少 6 个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注意力缺陷
这类孩子在各种活动中都难以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听老师讲课,容易被窗外的声响、同学的小动作吸引;做作业时,频繁走神,拖延时间,且常因粗心犯错,比如漏看题目、写错数字;在玩游戏或做手工时,也难以坚持完成,往往半途而废。此外,他们还经常丢三落四,比如忘记带课本、文具,或者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
多动
多动的孩子很难安静地坐着。在课堂上,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玩弄铅笔或橡皮,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电影院,也无法保持安静,可能跑来跑去、爬上爬下,或者大声喧哗。即使在休息时,他们也闲不住,总是东摸西摸,精力似乎永远用不完。
冲动
冲动的孩子往往做事不计后果,缺乏耐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还没说完问题,就抢先回答;与同学相处时,容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因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争吵,甚至动手打人;在排队时,难以遵守秩序,总想插队。他们对危险的感知较弱,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攀爬高处、横穿马路等。
与正常调皮的关键区别
孩子天性活泼,很多家长难以区分 “正常调皮” 和 “多动症”。其实,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帮助家长判断:
场合性
正常孩子的调皮具有场合性。在玩耍、户外活动等轻松的场合,他们会表现得活泼好动,但在课堂、会议室等需要遵守纪律的场合,能够安静下来,听从指令;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不受场合限制,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难以控制自己,即使受到批评或提醒,也很难改正。
目的性
正常孩子的好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比如想和同学一起玩游戏、探索新玩具的玩法等,行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往往是无目的的,比如反复开关门、漫无目的地跑来跑去、毫无理由地摆弄物品,行为缺乏逻辑性。
影响程度
正常孩子的调皮不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而多动症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难以适应学校规则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正常孩子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或受到提醒时,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也难以克制,往往反复犯错。
判断时需结合的其他因素
除了观察症状和与正常调皮的区别,家长还需结合以下因素综合判断:
症状持续时间
多动症的症状需要持续至少 6 个月才能诊断。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疲劳、情绪不佳等原因引起的,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没有改善的迹象,就需要提高警惕。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和活动量存在差异。比如 3-4 岁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好动是正常现象;但如果 6 岁以上的孩子仍然无法集中注意力,且多动、冲动的症状明显,就需要考虑多动症的可能。
多场景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会在多个场景中出现,比如家里、学校、公共场所等。如果孩子只在某一个特定场景(如家里)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动,而在其他场景中表现正常,可能不是多动症;但如果在多个场景中都存在类似症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服务的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诊疗支持。在儿童神经发育及行为问题的诊疗领域,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可针对多动症等问题开展评估与干预指导。医院注重营造适合儿童的就医环境,以贴心的服务为儿童健康成长助力。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情况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评估,以便明确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孩子成绩差,别只怪不用心!可能是多动症在搞鬼 下一篇: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