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老分心?警惕是多动症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5-08-1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刚坐下写作业,没两分钟就开始玩橡皮;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盯着看半天也没动静;提醒好几次‘专心点’,转头又被窗外的鸟叫声吸引……” 面对孩子写作业时的分心问题,很多家长都倍感无奈,只当是孩子 “贪玩”“不认真”。但如果这种分心频繁出现,且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们就得警惕了:这或许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多动症发出的信号。
儿童多动症,即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高发于学龄期儿童。这类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在注意力维持、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写作业时的频繁分心,正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及时分辨并干预,能帮助孩子减少困扰,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
一、写作业时的这些分心表现,可能与多动症有关
多动症孩子在写作业时的分心,并非简单的 “不专注”,而是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家长可以留意观察:
其一,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被无关事物吸引。正常孩子写作业时偶尔会分心,但能较快回到任务上;而多动症孩子可能刚拿起笔,就被桌上的贴纸、窗外的风声甚至自己的手指吸引,很难将注意力拉回作业,往往半小时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其二,做事缺乏条理性,容易半途而废。他们写作业时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写语文生字,一会儿又翻出数学练习册,没完成一项就换另一项;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不是主动思考,而是直接放弃,转而做些无关的事。
其三,粗心大意,错误百出。即使勉强把作业写完,也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比如把 “3” 写成 “5”、漏写标点符号、抄错题目等,并非不会做,而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细节上,难以从头到尾认真核对。
二、别混淆:普通分心与多动症分心的本质区别
孩子写作业分心是常见现象,但普通分心与多动症引起的分心有本质不同,家长需学会区分:
普通分心多是受外部环境或情绪影响,具有偶然性和可控性。比如,孩子当天玩得太累,写作业时容易走神;或者周围环境太吵,无法专注。但只要调整状态、改善环境,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且不会长期影响学习效果。
而多动症导致的分心则是持续性、广泛性的。无论环境多么安静,孩子都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作业;这种分心不仅出现在写作业时,在听课、吃饭、做游戏等其他活动中也会表现出来,且持续 6 个月以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心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自理能力,并非简单调整就能改善。
三、孩子频繁分心?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发现孩子写作业频繁分心,且符合多动症的相关表现时,家长的应对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避免指责与贴标签。不要说 “你怎么这么笨”“故意跟我作对” 等话语,多动症孩子的分心并非故意,指责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加重抵触情绪。应多给予理解,告诉孩子 “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想办法改善”。
其次,创造适合专注的学习环境。写作业时,将书桌上的玩具、零食等干扰物全部收走;保持房间安静,避免电视、手机等声音干扰;固定写作业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形成 “到点就该专注学习” 的条件反射。
再次,拆解任务,逐步引导。把作业按科目、难度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孩子一个一个完成。比如,“先写 10 个生字,完成后休息 5 分钟,再做数学口算”,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予肯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专注力。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分心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应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和量表测评,判断是否为多动症,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四、写在
孩子写作业老分心,背后可能隐藏着未被察觉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家长切勿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焦虑。通过科学的识别、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专业干预,多数孩子都能逐步改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成长路上,理解和耐心比指责更有力量,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上一篇:孩子做作业总走神?或许是它惹的祸! 下一篇:孩子学习困难,总走神?能是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