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遗传的吗?
发布时间:2025-09-03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作为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其发病原因一直是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多动症是否会遗传” 更是许多备孕父母和已有 ADHD 患儿家庭迫切想了解的问题 —— 担心家族中若有 ADHD 患者,孩子患病风险会升高,也想通过明确遗传因素的影响,为孩子的成长提前做好预防与干预准备。本文将结合现有科学研究,从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详细解析多动症的遗传关联性,为大家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
一、遗传因素:多动症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多动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从家族聚集性来看,若一个家庭中存在多动症患者,其亲属患多动症的概率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数据显示,多动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 ADHD 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3-5 倍;若父母双方均为 ADHD 患者,子女患病的概率可达到 50% 左右,远高于普通家庭儿童约 5%-10% 的患病率。这种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为多动症的遗传关联性提供了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而言,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多个可能与多动症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神经递质的合成、转运与代谢过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它们对大脑的注意力调节、行为控制等功能至关重要)。例如,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多巴胺 D4 受体基因(DRD4)等,均被发现可能与多动症的易感性相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的 “单基因疾病”,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且每个基因仅发挥微小效应,属于 “多基因遗传病” 范畴。
二、非遗传因素:不可忽视的辅助影响因素
尽管遗传因素对多动症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孕期环境、出生后的成长环境等非遗传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多动症的发生,甚至可能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增加患病风险。
孕期环境方面,若母亲在怀孕期间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毒物),或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并发症,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进而增加孩子出生后患多动症的概率。此外,胎儿在子宫内的营养状况也至关重要,孕期叶酸、铁等营养素缺乏,也可能对胎儿神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出生后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例如,长期处于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教育方式极端(如过度严厉或过度溺爱)的环境中,孩子容易出现情绪焦虑、行为失控等问题,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童年时期若经历不良事件(如忽视、虐待),或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对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和行为控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
三、遗传与非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多动症发病
在多动症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常常呈现 “基因 - 环境交互作用” 的模式。简单来说,即使孩子携带了与多动症相关的易感基因,若能在出生后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如和谐的家庭氛围、科学的教育方式、充足的营养与睡眠),也可能降低多动症的发病概率,或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反之,若孩子本身存在遗传易感倾向,又同时暴露于不良的环境因素中(如孕期不良刺激、童年创伤等),则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形成 “1+1>2” 的叠加效应。
这一发现也为多动症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重要启示:对于有 ADHD 家族史的家庭,不必过度焦虑于 “遗传必然患病”,而是可以通过优化孕期环境、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方式,降低孩子的发病风险;若孩子已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也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科学干预改善症状,减少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包括多动症)的诊疗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医院针对儿童多动症的情况,会结合孩子的家族遗传史、成长环境、临床表现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诊断,避免单一因素判断的局限性。依托专业的医疗团队和配套的诊疗资源,医院会为确诊的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涵盖行为引导、心理支持等方面,助力孩子改善症状、提升适应能力。同时,医院注重为患儿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缓解孩子就医时的紧张情绪,也会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上一篇:多动症孩子如何辅导作业呢? 下一篇:孩子多动症,总拖延作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