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家庭干预方式
发布时间:2025-09-05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对于患有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而言,家庭是干预的重要场景。科学的家庭干预能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与学习,还能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以下为家长整理了一套可落地的多动症家庭干预方法,结合孩子的行为特点,从多个维度助力孩子成长。
一、打造 “低干扰” 家庭环境,助力注意力提升
混乱、嘈杂的环境容易加重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问题,家长可通过环境调整为孩子创造专注的空间。首先,为孩子设立固定的活动区域,比如专门的学习角或游戏区,区域内只摆放当前活动所需物品(如学习时只放课本、文具,玩耍时只放 1-2 种玩具),避免零食、漫画书等干扰物品出现;其次,控制家庭噪音,孩子专注做事时(如写作业、搭积木),家人尽量避免大声交谈、看电视或频繁进出房间,可通过轻声沟通、关闭门窗等方式减少干扰;最后,保持环境整洁有序,日常物品(如书包、玩具、衣物)固定摆放位置,让孩子养成 “用完归位” 的习惯,减少因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二、用 “清晰规则 + 正向激励” 管理行为
多动症孩子常因难以理解规则、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出现行为问题,家长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一方面,制定 “简洁明确” 的家庭规则,规则内容避免复杂,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如 “吃饭时要坐在椅子上,不跑跳”“说话要等别人说完,不插嘴”),且规则数量不宜过多,初期先确定 3-4 条核心规则(如按时作息、遵守秩序、整理物品),贴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如冰箱、书桌旁),方便孩子记忆;另一方面,采用 “正向激励” 引导行为,当孩子遵守规则或出现进步时(如专注完成一次作业、排队时未插队),及时给予具体表扬(如 “今天你写作业时没玩玩具,专注了 20 分钟,特别棒”),并搭配小奖励(如额外 10 分钟游戏时间、贴画积累兑换喜欢的书籍),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若孩子出现违规行为,避免打骂或指责,而是平静提醒规则内容,引导孩子改正(如 “记得我们约定的,吃饭要坐在椅子上,现在回到座位上好吗”)。
三、注重情绪引导,帮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多动症孩子情绪波动大、自我调节能力弱,家长需做好 “情绪教练”,教孩子认识并控制情绪。首先,帮孩子识别情绪,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家长先接纳其情绪(如 “妈妈知道你没拿到玩具很生气”),再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如 “你现在是生气了吗?因为玩具被哥哥拿走了对不对”),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名称与原因;其次,教孩子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情绪激动时可做 “深呼吸练习”(家长示范 “吸气 4 秒、憋气 2 秒、呼气 6 秒”),或去固定的 “冷静角”(放有玩偶、靠垫的安静角落)待 1-2 分钟,待情绪平复后再沟通;最后,家长做好情绪榜样,避免在孩子面前因小事发脾气、大声争吵,用平和的态度处理家庭矛盾,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稳定情绪。
四、通过 “结构化活动” 培养时间观念与专注力
多动症孩子常缺乏时间概念,做事拖沓、无条理,家长可通过结构化活动帮孩子建立规律感。一是制定 “固定作息表”,每天的起床、吃饭、学习、玩耍、睡觉时间尽量固定,作息表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如用太阳图标代表起床,书本图标代表学习),贴在孩子房间,让孩子清楚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减少因 “不知道要做什么” 产生的混乱行为;二是开展 “短时专注训练”,结合孩子的注意力时长(初期从 5-10 分钟开始),安排适合的活动(如拼图、串珠子、读绘本),活动前和孩子约定 “专注做完这件事,再做下一件”,过程中不随意打断,若孩子能坚持完成,及时给予鼓励,逐渐延长专注时间(每周增加 2-3 分钟);三是拆分复杂任务,比如孩子整理书包时,家长可将任务拆分为 “把课本放进书包”“把文具放进笔袋”“拉好书包拉链” 三个小步骤,引导孩子一步步完成,避免因任务复杂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或半途而废。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儿童健康,在儿童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领域有一定经验。医院不仅能为孩子提供专业的行为发育评估服务,明确孩子的症状程度与干预方向,还会为家长提供家庭干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更科学的育儿方法,比如如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家庭环境、制定个性化激励方案等。医院注重家长与医疗团队的配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家庭提供持续的干预支持,助力孩子在家庭与医疗的双重呵护下,逐步改善行为与注意力问题,健康成长。
上一篇:多动症的典型症状和影响 下一篇:多动症患者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