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困难?别只怪他 “不好学”,可能是多动症在 “捣乱”

发布时间:2025-09-1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每次家长会上,总有几位家长愁容满面:“我家孩子明明很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上课坐不住、写作业拖拉,考试成绩总上不去,是不是太懒、太不用心了?” 其实,当孩子反复出现学习困难,且排除了智力问题和学习环境因素后,家长们或许该换个角度思考 —— 孩子可能并非 “不好学”,而是受到了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的影响。
 
  一、别把 “多动症” 当成 “调皮捣蛋”,它是真实的神经发育问题
 
  很多家长对 “多动症” 存在误解,觉得孩子只是比同龄人更活泼、爱动,长大了自然会变好。但事实上,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 6.26%,这意味着每 16 个孩子中,就可能有 1 个受到多动症的困扰。这些孩子并非故意 “捣乱”,而是因为大脑神经发育存在差异,难以像其他孩子一样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上课时长时间专注听老师讲课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容易被窗外的声音、同学的小动作吸引;写作业时也会频繁分心,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喝水,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常常要拖到深夜。
 
  二、多动症如何 “拖累” 孩子学习?这些表现要警惕
 
  多动症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家长若能及时发现这些异常表现,就能尽早帮助孩子干预。
 
  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 “吸收困难”。这类孩子在课堂上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吸收效率极低。老师讲完一个重要的数学公式,其他孩子已经开始练习,而他们可能还在回想老师刚才讲的内容,甚至完全没听进去,导致课后作业无从下手。
 
  其次是多动和冲动引发的 “执行问题”。写作业时,他们可能写几分钟就站起来走动,或者一会儿玩笔,一会儿翻书,无法长时间专注完成任务,作业效率极低,经常熬夜才能写完。考试时,他们容易因为冲动而看错题目、漏题,或者没仔细检查就交卷,明明会做的题目也频频出错,成绩不理想。
 
  此外,长期的学习困难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看到身边的同学成绩越来越好,而自己努力了却没有效果,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厌学,甚至逃避上学,形成恶性循环。
 
  三、发现孩子有异常?别焦虑,这样科学应对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时,不必过度焦虑,更不要盲目指责孩子 “不努力”“笨”,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
 
  第一步是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行为观察、心理测评等方式,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第二步是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多动症的干预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非药物治疗则包括行为治疗、心理干预、家长培训等。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行为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比如制定清晰的作息时间表和作业计划,当孩子完成任务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步是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同时,要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帮助,比如安排孩子坐在前排,及时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包容、支持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学习困难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看不到的原因。当孩子努力却无法取得好成绩时,别轻易给他们贴上 “不好学”“笨” 的标签,而是要多一份耐心和细心,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干预。相信在家长、医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也能克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健康快乐地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