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静不下来就是多动症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坐不住、小动作多,是不是多动症?"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惑。宝宝活泼好动本是天性,但过度活跃是否意味着疾病?本文基于医学研究,解析普通好动与多动症的本质区别,帮助家长科学判断,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一、多动症的核心特征:不只是"好动"
 
  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需满足三大标准:
 
  注意力缺陷:难以持续专注,易被外界干扰分心,常丢三落四、粗心犯错,无法完成需要持久耐心的任务。
 
  多动冲动: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课堂)频繁离座、手脚不停,话多插话,行为莽撞不计后果。
 
  功能损害: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在家庭、学校等至少两个场合出现,并导致学习困难、社交冲突等实际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多动症并非单纯"调皮",而是大脑神经调控功能异常的表现,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量表、发育评估等综合诊断。
 
  二、普通好动与多动症的关键区别
 
  家长可通过以下四点初步区分:
 
  注意力可控性:普通好动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如拼图、听故事)中能专注20分钟以上;多动症儿童即使面对高吸引力任务,注意力仍易飘忽,难以持续。
 
  行为自控力:好动孩子经提醒可暂时安静,遵守规则;多动症儿童无法抑制冲动,如反复插话、抢答,明知故犯。
 
  活动水平与场合:普通孩子运动量在同龄正常范围,且能根据环境调整(如图书馆保持安静);多动症儿童活动量显著超标,在严肃场合仍无法约束。
 
  社会功能影响:好动不影响学习效率与人际关系;多动症常导致成绩下滑、同伴排斥、亲子关系紧张。
 
  三、何时需要专业评估?
 
  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症状持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表现超过6个月,且在12岁前出现。
 
  多场合影响:家庭和学校均报告类似问题,如老师反馈上课离座、作业拖沓,家长观察到用餐时坐立不安。
 
  伴随共患病:同时存在学习障碍(如阅读困难)、情绪暴躁、睡眠问题等。
 
  专业评估包括行为观察、标准化量表(如Conners父母/教师评定量表)、智力测试及医学检查,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听力障碍等类似症状的疾病。
 
  四、家庭支持与科学干预
 
  即使确诊多动症,家长也无需过度担忧:
 
  行为管理:建立规律作息,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并即时奖励;减少环境干扰(如书桌仅放学习用品)。
 
  专注力训练:通过拼图、找不同等游戏提升主动注意力,每次专注时长随年龄逐步延长(如3岁约10分钟,6岁达20分钟)。
 
  避免破坏性干预:不打断孩子专注活动,限制电子产品使用(25岁每日≤1小时),防止被动注意替代主动注意。
 
  对于中重度患儿,医生可能结合药物治疗(如哌甲酯缓释片)与行为训练,但需严格遵医嘱。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发育行为领域,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康复科等专业科室。医院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标准化测评工具与个体化训练方案,为患儿提供注意力提升、行为管理及家庭指导等综合支持。团队注重医教结合,通过科学方法帮助儿童改善核心症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