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家长遗传的吗?

发布时间:2025-09-22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后,常常会自问:是不是我遗传给孩子的?”这种担忧背后,是对疾病根源的不确定与对自身责任的焦虑。实际上,多动症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但并非单一遗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遗传学角度解析多动症的家族聚集性、基因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帮助家长科学看待这一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自责。
 
  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家族研究显示遗传倾向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多动症,其子女患病的风险比普通儿童高出2至8倍;若双亲均患有多动症,子女患病风险则更高。这表明多动症在家族中具有遗传倾向,是家长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双生子研究进一步证实
 
  双生子研究为多动症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同卵双胞胎(基因100%相同)患多动症的一致性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基因50%相同),说明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不过,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也并非全部同时患病,这说明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多动症的遗传机制
 
  多基因共同作用
 
  目前的研究认为,多动症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基因大多与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有关,影响大脑的执行功能、注意力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例如,DRD4、DAT1等基因的多态性与多动症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虽然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例如,孕期母亲吸烟、饮酒、早产、低出生体重、早期铅暴露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家长应如何看待遗传因素
 
  避免自责,科学应对
 
  了解多动症的遗传机制后,家长应避免过度自责。多动症并非家长“教育不当”或“遗传缺陷”所致,而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重要的是及早识别、科学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关注家族史,早期识别
 
  如果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及时寻求专业评估。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对孩子学业、社交和情绪的影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专业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神经科、儿童心理科等特色科室,致力于为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等儿童提供科学评估与干预服务。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诊疗工具和方法,结合医教结合模式,为患儿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号,是经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健康局审批设立的医保定点单位,与多家权威医疗机构保持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儿童健康发展。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