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画地图,遗尿症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1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昨晚刚换的床单,今早又湿了一片。”“都上小学了,还天天尿床,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都曾被孩子频繁尿床的问题困扰。当孩子到了本该能自主控制排尿的年龄,却依然频繁出现夜间尿床的情况,这可能不仅仅是 “没长好” 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被称为遗尿症的儿童常见问题。遗尿症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尴尬、自卑,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遗尿症,看看这种 “画地图” 的现象背后藏着什么原因,以及家长该如何科学应对。
 
  一、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通常指 5 岁及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排尿,且每周至少发生 2 次,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偶尔一次尿床不能算作遗尿症,比如孩子白天玩得太累、睡前喝水过多,或者受到惊吓、环境变化等影响,都可能导致偶尔尿床,这属于正常现象。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孩子从出生以来一直存在尿床问题,没有连续 6 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时期;继发性遗尿症则是指孩子曾经有过至少 6 个月的不尿床记录,后来又再次出现频繁尿床的情况。其中,原发性遗尿症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尤其多见于 5-6 岁的孩子。
 
  二、孩子为什么会频繁尿床?
 
  儿童遗尿症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生理发育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孩子的膀胱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膀胱容量较小,储存尿液的能力较弱,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无法及时向大脑发送 “需要排尿” 的信号,就容易在睡眠中尿床。此外,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差,也会导致尿床。
 
  睡眠因素也会影响。有些孩子睡得过深,即使膀胱已经充满尿液,大脑也难以接收到刺激信号,无法让孩子从睡眠中醒来排尿,从而导致尿床。这类孩子往往很难被叫醒,即使被叫醒,也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难以自主完成排尿过程。
 
  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比如刚上幼儿园、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等,都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诱发或加重尿床症状。有些孩子在受到批评、惩罚后,心理压力增大,尿床情况会更加频繁。
 
  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儿童时期有过遗尿症病史,那么孩子患遗尿症的概率会明显高于其他孩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遗尿症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疾病因素虽然不常见,但也可能导致尿床。比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脊柱裂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排尿功能,引起尿床。如果孩子除了尿床,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多饮、多食、体重变化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三、面对孩子尿床,家长常见的误区
 
  在应对孩子尿床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不仅无法改善孩子的尿床情况,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误区一:认为孩子尿床是故意的,对孩子进行指责、打骂。 其实,孩子尿床大多是不由自主的,他们自己也很痛苦、自责。家长的指责和打骂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自卑感和负罪感,加重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误区二:过度限制孩子的饮水。 有些家长为了减少孩子尿床,会在晚上严格限制孩子喝水,甚至不让孩子吃水果。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缺水,影响新陈代谢,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尿床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睡前 1-2 小时可以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让孩子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但白天应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
 
  误区三: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不采取任何措施。 虽然部分孩子的遗尿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自愈,但如果不进行干预,有些孩子的尿床问题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当孩子出现遗尿症时,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而不是消极等待。
 
  四、科学应对儿童遗尿症的方法
 
  当孩子被确诊为遗尿症后,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善症状:
 
  调整生活习惯是基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定时睡觉、起床,避免孩子过度疲劳。睡前让孩子排尿,清空膀胱,减少夜间尿床的可能性。白天鼓励孩子多喝水,多排尿,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此外,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因为便秘可能会压迫膀胱,影响膀胱功能。
 
  进行排尿训练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控尿能力。可以让孩子在白天有意识地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增加膀胱的容量。比如,刚开始让孩子每 1-2 小时排一次尿,之后逐渐延长到 2-3 小时。在孩子排尿时,让他们学会中断排尿,然后再继续,反复练习,以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心理支持和疏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要理解、关心孩子,避免指责和批评,告诉孩子尿床不是他的错,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当孩子没有尿床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 “不尿床计划”,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遗尿症经过生活调整和训练后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尿床情况比较严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遗尿报警器治疗等。遗尿报警器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工具,当孩子尿床时,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唤醒孩子起床排尿,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孩子建立条件反射,逐渐学会在有尿意时醒来。
 
  五、何时需要带孩子就医?
 
  如果孩子 5 岁以上,每周尿床次数超过 2 次,且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或者孩子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不尿床,后来又频繁尿床;以及孩子尿床的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多饮、多食、体重明显变化等异常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的儿科、泌尿外科或儿童肾脏专科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结语
 
  孩子频繁尿床虽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和自责。只要正确认识儿童遗尿症,避免陷入应对误区,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大部分孩子的尿床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理解、关心和耐心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遗尿症,帮助孩子摆脱尿床的困扰,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