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尿症?

发布时间:2025-08-2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遗尿症,俗称“尿床”,是儿童在五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夜间排尿的一种常见现象。尽管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但频繁的夜间尿床可能是遗尿症的表现,背后可能涉及生理、心理或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医学定义,五岁以上儿童若每月至少发生两次夜间尿床,持续超过三个月,就可能被诊断为遗尿症。本文将详细解析遗尿症的定义、常见症状、主要病因及科学治疗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一、遗尿症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遗尿症在医学上指的是五岁以上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儿童在四至五岁时大脑已经能够控制夜间排尿,若超过这一年龄仍频繁尿床,则需引起重视。
 
  遗尿症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标准:
 
  年龄:五岁及以上;
 
  频率:每月至少两次尿床,持续三个月以上;
 
  排除其他疾病:如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医观点认为三岁以上儿童若频繁尿床也应视为小儿遗尿,需及早干预。
 
  二、遗尿症的常见症状
 
  遗尿症的核心症状是夜间睡眠中无意识排尿,但部分患儿还可能伴随其他表现:
 
  (一)夜间尿床:这是遗尿症比较典型的症状,孩子在睡梦中无法感知膀胱充盈信号,导致排尿不自知,常在清晨醒来时才发现已尿床。
 
  (二)尿频尿急:部分患儿膀胱容量较小,储尿能力弱,白天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三)睡眠障碍:遗尿症儿童常伴随睡眠深沉、难以唤醒的特点,即使夜间尿床也常常毫无知觉。
 
  (四)情绪与行为问题:长期尿床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焦虑或自卑,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五)尿路感染:少数患儿因尿床后清洁不当,可能引发反复尿路感染。
 
  三、遗尿症的主要病因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一)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在儿童时期也有类似病史,表明遗尿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二)生理发育延迟:包括膀胱容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间多尿症等,这些因素导致患儿在夜间无法有效控制排尿。
 
  (三)心理因素:精神压力过大、家庭变故、入学适应不良等心理创伤可能诱发或加重遗尿症状。
 
  (四)睡眠觉醒障碍:部分患儿因大脑对膀胱充盈信号的感知迟钝,即使膀胱已满也无法及时醒来排尿。
 
  (五)器质性疾病:如隐性脊柱裂、尿路畸形等,也可能导致遗尿,需通过专业检查排除。
 
  四、遗尿症的科学治疗方法
 
  针对遗尿症,家长应采取科学、系统的干预措施,避免简单责骂或放任不管。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
 
  (一)行为疗法:这是治疗遗尿症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定时唤醒、膀胱训练和奖励机制。定时唤醒是指在夜间设定特定时间叫醒孩子排尿,逐步建立自主排尿习惯;膀胱训练则通过白天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增强膀胱储尿能力。
 
  (二)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去氨加压素等药物,减少夜间尿量或增强膀胱控制力。但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三)饮食调整:睡前限制水分摄入,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料,如可乐、茶等,有助于减少夜间尿量。
 
  (四)中医治疗:部分中医采用针灸、推拿或中药调理脾肾功能,改善遗尿症状,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或脾胃功能差的患儿。
 
  (五)心理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鼓励,避免责备或惩罚,必要时可寻求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遗尿症虽然常见,但并非“长大自然好”的小问题。它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甚至对家庭关系造成困扰。家长应正确认识遗尿症,及时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通过行为训练、药物干预、心理支持等综合手段,大多数遗尿症患儿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重拾健康与自信。记住,理解与耐心是帮助孩子战胜遗尿症的关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