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遗尿症,如何家庭护理?

发布时间:2025-09-1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遗尿症(俗称 “尿床”)是 5 岁及以上孩子常见的成长困扰,表现为每周至少 2 次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 3 个月以上。对孩子而言,频繁尿床可能导致自卑、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如露营);对家长来说,反复清洗床单、夜间频繁唤醒孩子,也容易产生疲惫与焦虑。其实,科学的家庭护理是改善遗尿症的关键 ——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给予心理支持、开展针对性训练,大部分孩子的遗尿症状能在 12 年内逐步缓解,甚至消失。本文将从 “生活习惯调整”“心理关怀”“家庭训练” 三个核心维度,提供可操作的家庭护理方案,帮助家长助力孩子摆脱遗尿困扰。
 
  一、生活习惯调整:从 “饮食、作息、排尿” 入手,减少尿床诱因
 
  遗尿症的发生与孩子的饮食、作息、排尿习惯密切相关,通过科学调整这些日常细节,能有效减少夜间尿床的频率:
 
  (一)合理控制 “液体摄入”,减少夜间尿量
 
  夜间膀胱内尿量过多是导致尿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需根据孩子的活动量和作息,科学控制液体摄入:
 
  白天正常饮水,不刻意限制:白天是孩子活动、学习的时间,需保证充足水分(如 58 岁孩子每天饮水 10001200 毫升),避免因 “怕尿床” 而刻意限制饮水,导致孩子白天口渴、注意力不集中;
 
  晚餐后逐步减少液体摄入:晚餐尽量清淡,避免喝汤、粥等含水量高的食物;睡前 12 小时,完全停止给孩子喝白开水、牛奶、果汁等,也不要吃西瓜、梨、橙子等水分丰富的水果;
 
  睡前强制排空膀胱:每天睡前 1530 分钟,提醒孩子去厕所排尿,确保膀胱排空。可以和孩子约定 “睡前必须上一次厕所,就像睡前要刷牙一样”,让 “睡前排尿” 成为固定习惯。
 
  (二)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尿床
 
  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会降低孩子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加重遗尿症状,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
 
  固定睡觉与起床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设定合理作息(如 56 岁孩子晚上 7:308:00 睡觉,早上 6:307:00 起床;710 岁孩子晚上 8:008:30 睡觉,早上 6:30 起床),即使周末也不随意改变,让孩子的生物钟稳定;
 
  避免白天过度疲劳:白天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玩耍或学习,避免过度疲劳 —— 疲劳状态下,孩子夜间睡眠会更深,更难被膀胱充盈的信号唤醒,容易导致尿床;
 
  睡前避免兴奋刺激:睡前 1 小时内,不要让孩子玩激烈的游戏、看紧张的动画片或玩手机,以免孩子神经兴奋,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下降。
 
  (三)白天培养 “定时排尿” 习惯,锻炼膀胱功能
 
  白天的排尿习惯会直接影响夜间膀胱功能,家长可以通过 “定时排尿” 训练,帮助孩子提升膀胱储尿和控尿能力:
 
  白天每 23 小时提醒排尿:不管孩子是否有尿意,都提醒他去厕所(如早餐后、上午户外活动后、午餐后、下午放学回家后),避免孩子因贪玩憋尿 —— 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肌肉松弛,控尿能力下降;
 
  排尿时鼓励 “排空膀胱”:孩子排尿时,提醒他 “多尿一会儿,把膀胱里的尿都排干净”,不要匆忙结束;可以教孩子 “排尿后停顿 10 秒,再尝试排一次”,确保膀胱完全排空,避免残余尿量过多。
 
  二、心理关怀:避免指责,用 “积极支持” 帮孩子建立信心
 
  长期尿床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心理,而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遗尿症状,家长的心理关怀比 “纠正行为” 更重要:
 
  (一)绝对避免批评、指责或嘲笑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尿床后,会忍不住批评 “这么大了还尿床,真丢人”“怎么又尿湿了,跟你说过多少次睡前上厕所”,甚至当着家人的面嘲笑孩子。这些话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 “自己没用”“和别人不一样”,进而产生恐惧心理 —— 越害怕尿床,反而越容易尿床。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孩子尿床后,保持平静,温和地说 “没关系,我们一起把床单换了,下次睡前记得上厕所,会越来越好的”,避免让孩子感受到 “被指责”。
 
  (二)保护孩子隐私,减少心理负担
 
  尿床是孩子的 “隐私”,家长要注意保护,避免让外人知道(如不要跟亲戚、孩子的同学提及);清洗床单时,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又要洗床单,真麻烦”,以免让孩子觉得 “自己给家长添了麻烦”;如果孩子不愿意参加需要过夜的集体活动(如夏令营),不要强迫,而是理解地说 “等我们把尿床的问题解决了,再去参加好不好?”,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三)用 “正向激励” 强化进步,增强信心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 “小进步”,即使只是 “一周内少尿床 1 次”,也要及时鼓励,让孩子感受到 “自己在变好”。比如:
 
  制作 “进步表格”,贴在孩子房间的墙上,每不尿床一天,就贴一颗星星;
 
  当孩子集满一定数量的星星(如 10 颗),给予他喜欢的奖励(如一本绘本、一次亲子游戏、去公园玩);
 
  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 “今天我们做到了睡前上厕所,很棒,今晚继续加油”,用积极的语言给予孩子心理暗示。
 
  三、家庭训练:针对性提升 “膀胱功能” 与 “夜间觉醒能力”
 
  对通过生活习惯调整后效果不佳的孩子,家长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家庭训练,进一步改善遗尿症状:
 
  (一)膀胱功能训练:提升储尿与控尿能力
 
  膀胱功能训练适合 5 岁以上、能理解并配合的孩子,核心是通过 “适当延迟排尿”,逐步扩大膀胱容量,增强控尿能力:
 
  白天延迟排尿:当孩子有尿意时,不要立刻去厕所,而是引导他 “再坚持 5 分钟”,逐渐延长延迟时间(每次增加 5 分钟,不超过 30 分钟);
 
  控制排尿节奏:排尿时教孩子 “分两次尿”,先尿一部分,停顿 10 秒,再尿剩下的部分,锻炼膀胱肌肉的控制能力;
 
  记录排尿情况:家长可以记录孩子每天的排尿时间、尿量(如 “早上 8 点排尿,尿量中等”“中午 12 点排尿,尿量多”),观察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
 
  注意:延迟排尿需在孩子 “有尿意但不紧急” 的情况下进行,若孩子已出现 “忍不住、要尿裤子” 的情况,不要强行延迟,以免损伤膀胱。
 
  (二)夜间唤醒训练:帮助孩子 “自主醒来排尿”
 
  夜间唤醒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建立 “膀胱充盈→觉醒排尿” 的反射,减少无意识尿床,具体做法:
 
  观察尿床时间:先连续 35 天观察孩子的尿床时间(如大多在凌晨 1 点、或睡前 4 小时),找到规律;
 
  定时唤醒排尿:在尿床前 30 分钟  1 小时,轻轻唤醒孩子(不要大声喊,避免孩子受惊),引导他自己穿拖鞋、走到厕所排尿;
 
  确保完全清醒:唤醒后,让孩子睁开眼睛,和他简单对话(如 “现在要去厕所排尿了,记得吗?”),确保孩子完全清醒后再让他排尿,避免在半睡半醒状态下排尿(否则无法建立反射);
 
  逐步减少唤醒次数:随着训练推进,若孩子连续几天没有在唤醒前尿床,可以逐渐延长唤醒间隔(如从每天唤醒 1 次,到 2 天唤醒 1 次),直到孩子能自主醒来排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为遗尿症孩子提供专业诊疗与家庭指导
 
  当家长在开展家庭护理时,若遇到困难(如孩子不配合训练、症状无改善),或怀疑孩子存在器质性问题(如尿频、尿急、尿液异常),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可考虑的选择。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设有儿科、儿童泌尿外科、儿童保健科等相关科室,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对遗尿症孩子,医院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遗尿类型(原发性或继发性)及诱因(如膀胱功能异常、睡眠觉醒障碍、心理因素)。在干预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护理指导(如如何根据孩子的膀胱容量制定延迟排尿计划、如何精准把握夜间唤醒时间);若孩子存在明显的膀胱功能异常或心理焦虑,还会结合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专业干预方式,帮助孩子更快改善症状。同时,医院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耐心解答护理过程中的疑问,帮助家长避免误区,提升护理效果,助力孩子摆脱遗尿困扰,健康成长。
 
  需要提醒的是,若孩子经过 6 个月以上的科学家庭护理,遗尿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如每周尿床次数仍超过 2 次),或伴随尿频、尿急、尿痛、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干预方案,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避免长期遗尿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