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与行为训练
发布时间:2025-05-0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与行为训练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
1. 感知觉异常
自闭症儿童可能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如对声音、光线、触觉等。例如,普通的灯光可能让他们感到刺眼,轻微的触摸也可能引起他们的不适。相反,他们可能对某些刺激反应不足,如对疼痛不敏感。部分儿童还会表现出对特定物品的过度迷恋,如只喜欢玩汽车的轮子,对其他玩具毫无兴趣。
2. 注意力缺陷
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无关刺激干扰。在课堂上,他们可能只关注窗外飞过的小鸟,而无法专注于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他们的注意力选择性异常,可能对细节过度关注,却忽略整体信息。
3. 记忆力特点
机械记忆力较好,能记住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像数字序列、广告词等。但对于抽象概念和事件的记忆能力较差,难以理解和记住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4. 思维能力局限
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理解隐喻、讽刺等语言含义。比如,当别人说“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时,自闭症儿童可能无法理解这是一种比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往往只能采用固定的方式应对问题。
(二)情感发展
1. 情感识别困难
难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所传达的情感。看到别人皱眉可能不知道对方是不开心,听到别人提高音量说话也不明白对方可能是生气了。
2. 情感表达受限
表达自己的情感方式单一或不恰当,可能不会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哭闹、发脾气等行为来表现。例如,当身体不舒服时,可能只是大声哭闹,而不会说“我肚子疼”。
3. 共情能力缺乏
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同伴摔倒受伤时,他们可能不会有同情和关心的表现。
(三)社会性发展
1. 社交动机不足
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内在动力,更喜欢独自玩耍。在幼儿园或学校的集体活动中,常常一个人待在角落,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
2. 社交技能缺陷
不懂得社交规则和礼仪,如不会打招呼、轮流、分享等。在与他人交流时,可能目光游离、不回应对方的话语,或者打断别人的发言。
二、自闭症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一)重复刻板行为
1. 动作重复
反复做一些刻板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可能没有明显的目的,只是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
2. 仪式化行为
坚持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方式做事,如每天必须走同一条路线去上学,吃饭时必须用特定的餐具,一旦这些程序被打乱,就会表现出焦虑、哭闹等情绪。
(二)自我刺激行为
1. 视觉刺激
盯着旋转的物体、闪烁的灯光等看,长时间不转移视线。
2. 听觉刺激
反复听同一段音乐、声音,或者自己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
3. 触觉刺激
喜欢触摸某种质地的物品,如绒毛、丝绸等,甚至可能会反复摩擦自己的皮肤。
(三)攻击与自伤行为
1. 攻击行为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外界刺激时,可能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如咬人、打人、推搡等。
2. 自伤行为
用头撞墙、咬自己的手、抓伤自己的皮肤等,这些行为可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痛苦、焦虑或者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三、行为训练方法与策略
(一)应用行为分析(ABA)
1. 原理
通过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等手段,增加期望行为,减少问题行为。正强化是给予奖励来增强行为,负强化是移除不愉快刺激来增强行为,惩罚则是给予不愉快刺激来减少行为。
2. 示例
当孩子主动与他人打招呼时,立即给予表扬和小奖励(如贴纸、小零食),这是正强化;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暂时移除他感兴趣的物品,这是负强化;对于严重的问题行为,如自伤行为,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如短暂隔离),但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程度,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二)关键反应训练(PRT)
1. 原理
在自然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动机,促进关键领域的发展,如语言、社交等。强调利用孩子的自然兴趣和动机来引导学习。
2. 示例
利用孩子对玩具的兴趣,在玩耍过程中引导他发起对话,如“我想要这个玩具”,并及时给予回应和强化。
(三)社交技能训练
1. 小组训练
组织自闭症儿童参加小组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交情境中学习社交技能。例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模拟购物、问路等场景,让孩子练习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
2. 家庭训练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教孩子如何打招呼、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等。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四)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提供特定的感觉刺激活动,如秋千、滑梯、平衡木等,帮助孩子整合感觉信息,提高感觉处理能力,减少因感觉异常导致的行为问题。
四、训练注意事项
(一)个性化方案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考虑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干预方法。
(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自闭症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家长要积极参与干预过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家中为孩子提供支持和训练;教师要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三)长期坚持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家长和教师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不懈地帮助孩子进行训练。
(四)关注心理健康
在训练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训练。
五、总结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训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并注重个性化、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长期坚持以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心理能力,改善行为问题,更好地融入社会。
上一篇:自闭症症状分析:家长如何评估孩子的行为? 下一篇:自闭症:家长如何应对不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