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9-1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社交困难是自闭症儿童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有的孩子不会主动和同伴打招呼,有的孩子难以理解 “别人拒绝玩耍” 的信号,还有的孩子在集体中总是独自活动…… 这些并非孩子 “不想社交”,而是他们缺乏解读社交信号、发起互动的能力。社交训练不是 “强迫孩子合群”,而是通过科学、有趣的方法,帮孩子逐步掌握社交技能,感受与人互动的快乐。本文整理了适用于家庭和日常场景的实用技巧,从基础的 “情绪识别” 到进阶的 “同伴互动”,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步引导,让社交训练融入生活。
一、基础阶段:先帮孩子 “读懂社交信号”
自闭症儿童常因 “看不懂情绪、听不懂指令” 陷入社交困境,基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帮孩子建立 “社交信号与意义” 的关联,用直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 “别人的行为代表什么”。
1. 用 “视觉工具” 教情绪识别
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较弱,但对图片、卡片等视觉信息更敏感。家长可准备 “情绪卡片”,上面画有不同表情(开心、生气、难过、惊讶),配合简单的场景讲解:
看到 “开心” 的卡片时,说:“你看,这个小朋友嘴角上扬,眼睛弯弯的,就像你刚才吃到喜欢的水果时的样子,这是开心。”
看到 “生气” 的卡片时,结合日常场景:“昨天哥哥的玩具被拿走,他皱着眉头、大声说话,这就是生气,就像卡片上的样子。”
日常中也可随时引导:看动画片时,问孩子 “这个小动物现在是什么表情呀?它为什么开心呢?”,让孩子把 “表情” 和 “原因” 结合起来,逐步学会从他人的神态中判断情绪。
2. 用 “简单指令 + 动作示范” 教互动基础
先从 “一对一” 的简单互动开始,比如 “打招呼”“分享”,每个动作搭配明确的指令和示范,帮孩子形成 “指令 动作” 的条件反射:
教 “打招呼”:家长先主动挥手,说 “你好”,同时拉着孩子的手一起挥手,重复几次后,等孩子主动做出挥手动作时,及时表扬 “你主动和妈妈打招呼啦,真棒!”
教 “分享”:拿两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比如积木),家长拿起一个递给孩子,说 “给你”,然后伸出手说 “请给我一个”,如果孩子递过来,就立刻说 “谢谢,和你分享真开心”,并陪孩子一起玩积木。
刚开始孩子可能需要家长辅助动作,不要着急,多重复、多强化,让孩子慢慢明白 “这些动作能带来互动”。
二、进阶阶段:在 “小游戏” 中练社交技能
当孩子能初步识别情绪、完成简单互动后,可通过亲子游戏或小组小游戏,让孩子在 “玩” 中练习发起互动、回应他人,此时训练重点是 “让孩子体验社交的乐趣”,而不是追求 “完美表现”。
1. 亲子游戏:从 “被动参与” 到 “主动发起”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简单游戏(如捉迷藏、搭积木、传球),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主动互动:
玩 “传球” 时,先家长把球递给孩子,说 “接球”,等孩子把球扔回来,及时表扬 “你把球传给妈妈了,我们一起玩真开心”;
玩几次后,家长故意不主动传球,看着孩子,用期待的眼神和手势提示,鼓励孩子主动把球递过来,若孩子做到,就说 “你主动传球给妈妈啦,你会邀请妈妈玩了,太厉害!”
通过游戏让孩子知道 “主动发起互动,能让游戏继续”,逐步培养他们的互动意愿。
2. 小组互动:从 “一对一” 到 “小集体”
当孩子能和家长顺畅互动后,可尝试加入 12 个熟悉的同伴(如邻居家孩子、亲戚家孩子),开展简单的集体游戏(如 “轮流搭积木”“小组拼图”),家长在旁引导:
玩 “轮流搭积木” 时,准备足够的积木,先对孩子说 “我们要轮流搭,你搭一块,然后给小朋友搭一块”,并示范 “你搭完后,把积木递给小朋友,说‘该你了’”;
若孩子忘记轮流,家长轻轻提醒,而不是批评,等孩子完成轮流后,说 “你记得给小朋友积木,让他也能玩,这就是和朋友一起玩的好方法”。
刚开始小组人数不宜多,12 个同伴即可,避免孩子因 “人多混乱” 产生焦虑,等孩子适应后再慢慢增加人数。
三、巩固阶段:把社交技能 “用在生活里”
社交训练的终目的是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技能,家长要把训练融入日常,比如购物、散步、亲子活动等,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巩固所学,逐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景。
1. 日常场景:抓住 “碎片化社交机会”
去超市时,让孩子帮忙 “打招呼”:家长先对收银员说 “你好”,然后引导孩子也说 “你好”,结完账后,说 “我们要说谢谢哦”,让孩子跟着说;
小区散步时,遇到熟悉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分享小零食:“你看,小朋友在玩滑梯,你可以把你的小饼干分给他一块,说‘我们一起吃吧’”;
这些碎片化的场景不用刻意安排,却能让孩子在真实互动中练习技能,每次成功后,家长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知道 “这样做能得到他人的友好回应”。
2. 允许 “不完美”,接受孩子的 “社交节奏”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集体中 “不主动说话”,就着急催促,反而让孩子更抵触。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节奏不同:有的孩子需要 1 个月才能主动打招呼,有的孩子需要 3 个月才能适应小组游戏。家长要接受 “慢进度”,比如孩子在集体中只愿意 “坐在旁边看”,也没关系,先让他 “感受集体氛围”,等他觉得安全了,再慢慢引导参与。不要用 “别的孩子都能做到” 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比之前有进步(比如从 “拒绝靠近同伴” 到 “愿意坐在同伴旁边”),就是值得庆祝的成果。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的干预与康复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为有需要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康复指导服务。
医院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其中也包含社交能力提升相关的康复训练内容,帮助孩子在专业指导下逐步改善社交技能。同时,医院也会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与指导,助力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干预方法,让孩子在家庭与专业机构的共同支持下更好地成长。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社交训练有疑问,或需要专业的评估与指导,可前往该医院咨询,获取适合孩子的康复建议。
结语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训练是一个 “长期、耐心” 的过程,没有 “速成技巧”,却有 “有效方法”—— 关键是从孩子的能力出发,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把社交技能拆成 “小步骤”,融入日常的每一次互动中。也许孩子今天只是主动说了一句 “你好”,也许他只是愿意和同伴分享一块积木,这些小小的进步,都是他们迈向社交世界的重要一步。家长要做的,是成为孩子的 “社交伙伴”,陪他们慢慢探索,帮他们在互动中找到自信与快乐。
上一篇:自闭症的表现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