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分几类?
发布时间:2025-09-2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兴趣狭窄。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分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不同分类,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这一障碍,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分类体系及其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分类体系
单一谱系概念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被归类为一个统一的诊断类别,取代了之前DSM-IV中的多个独立诊断。这一变化反映了医学界对孤独症认识的深化,认为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实际上代表了同一障碍谱系上的不同表现。DSM-5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定义为一个包含不同严重程度的单一诊断,强调个体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症状严重程度上,而非类型上。
严重程度分级
在DSM-5框架下,孤独症谱系障碍根据社会沟通能力和重复刻板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级:需要支持。这类个体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社交沟通存在明显困难,能够发起社交互动但反应不恰当,对社交过度有困难。重复刻板行为明显干扰了一个或多个生活情境。
第二级:需要显著支持。个体在语言和非语言社交沟通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即使有支持也社交互动受限,对社交互动的反应异常或起始困难。重复刻板行为频繁到足以让普通观察者注意到,并干扰多种生活情境。
第三级:需要非常显著的支持。个体在社交沟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功能严重受限,极少发起社交互动并对他人社交互动反应极小。重复刻板行为严重干扰所有领域的生活功能。
传统分类方式
典型孤独症
典型孤独症,又称Kanner型孤独症,是较早被描述的孤独症类型。这类儿童通常在三岁前出现症状,表现为严重的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或缺失、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强烈抵抗。典型孤独症儿童可能伴有智力障碍,需要较高水平的支持和干预。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曾经被认为是孤独症谱系中的一种独立类型,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困难、兴趣狭窄和重复行为,但语言发育和认知能力相对正常。这类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但在理解社交暗示和非语言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在DSM-5中,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再作为独立诊断,而是被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范畴。
儿童瓦解性障碍
儿童瓦解性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孤独症类型,特征是儿童在至少两年的正常发育后,在多个功能领域出现明显衰退,包括社交、语言、运动和自理技能。这种衰退通常发生在2-4岁之间,发展速度比典型孤独症更为迅速。在DSM-5中,这一类别也被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
未特定性广泛性发育障碍
未特定性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曾用于描述那些不符合典型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完整诊断标准的个体。这类儿童可能表现出部分孤独症特征,但症状数量或严重程度不足以达到其他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在DSM-5中,这一类别同样被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
按智力功能分类
伴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谱系障碍
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商低于70。这类个体在认知、语言和适应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困难,需要更全面的支持和干预。智力障碍的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度到重度不等,影响孤独症症状的表现和干预效果。
不伴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谱系障碍
另一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智力在正常范围或高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某些认知领域可能表现出较强能力。这类个体通常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包括过去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个体。他们可能在语言和认知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社交理解和灵活思维方面仍然存在困难。
按语言能力分类
语言发育迟缓型
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发育方面存在明显迟缓,可能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语言理解障碍或完全缺乏功能性语言。这类儿童通常需要语言治疗和替代性沟通系统的支持,如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或辅助沟通设备。
语言能力正常型
另一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语言发育相对正常,能够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然而,他们在语言的社交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如理解隐喻、幽默或社交暗示的能力有限,以及对话中的来回交流技巧不足。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干预服务。医院采用综合评估方法,根据儿童的具体表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结合行为训练、语言治疗、社交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帮助孩子改善核心症状。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注重家庭参与,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上一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干预方法 下一篇:语言迟缓与自闭症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