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自闭症儿童沟通?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常常让家长、老师感到 “无从下手”—— 他们可能对语言指令无回应,对眼神交流回避,对常规沟通方式不理解。但自闭症儿童并非 “无法沟通”,而是他们的认知模式、感官体验与普通儿童不同,需要采用适配他们的沟通方式。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不仅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减少亲子间的误解与矛盾,还能逐步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一、沟通前准备:先 “懂” 孩子,再 “说” 话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前提,是先了解他们的独特需求与感官特点,为沟通创造适宜的环境:
观察孩子的 “沟通信号”:自闭症儿童多不擅长用语言表达,会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重复行为传递需求。比如,有的孩子想喝水时会拉着家长的手走向水杯;感到烦躁时会反复摇晃身体、捂耳朵。家长需仔细观察这些 “非语言信号”,记录孩子不同行为对应的需求,避免因误解而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
调整沟通环境,减少感官干扰:自闭症儿童对感官刺激(如声音、光线、气味)敏感,嘈杂的环境(如商场、菜市场)会让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沟通。沟通时尽量选择安静、熟悉的环境(如家中客厅、公园角落),避免强光直射、突然的噪音(如手机铃声、大声说话),让孩子在舒适的状态下接收信息。
保持耐心与稳定情绪:自闭症儿童的反应速度可能较慢,理解指令需要更长时间,有时还会出现无理由的情绪波动。家长需提前调整心态,避免因孩子 “不回应”“反应慢” 而焦虑、急躁,更不能指责孩子。稳定的情绪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减少对沟通的抵触。
二、核心沟通技巧:用 “孩子能理解的方式” 传递信息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沟通时需简化语言、强化视觉提示,让信息更易被孩子接收:
语言:简洁、具体、重复,避免抽象表达: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复杂的语言和抽象的词汇,沟通时需用短句、简单词汇,明确表达意图。比如,想让孩子收拾玩具,不说 “把你的东西整理好”,而说 “把积木放进红色盒子里”;下达指令后,若孩子没有反应,可缓慢重复 1-2 次,避免一次性说多个指令(如 “先洗手,再吃饭,然后擦嘴”),防止孩子混淆。同时,避免使用比喻、反问等表达方式(如 “你难道不知道要洗手吗”),这类语言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难以理解。
视觉:借助 “视觉工具” 辅助沟通:自闭症儿童对视觉信息的接受度远高于语言信息,可通过图片、符号、日程表等视觉工具辅助沟通。比如,制作 “日常流程卡”,用图片展示 “起床→刷牙→吃饭→上学” 的步骤,让孩子清楚每天的安排;想让孩子选择零食时,拿出 “苹果”“饼干” 的图片,让孩子通过指认表达需求;当需要改变计划(如临时取消去公园)时,用 “下雨”“在家玩积木” 的图片对比,帮助孩子理解变化,减少情绪反抗。
互动:多 “做” 少 “说”,用动作建立联结:很多自闭症儿童喜欢通过肢体互动建立信任,沟通时可结合动作传递关爱与指令。比如,想表达 “妈妈爱你”,除了语言,还可以轻轻拥抱孩子、摸一摸他的头;教孩子认识 “苹果” 时,不仅说 “这是苹果”,还可以拿起苹果让孩子触摸、闻气味,通过多感官体验帮助孩子理解词汇含义。互动过程中,若孩子主动发起动作(如拉家长的手),家长要及时回应,让孩子感受到 “沟通能获得关注”,增强他们的沟通意愿。
三、关注情绪:先 “稳” 情绪,再 “谈” 沟通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当他们处于焦虑、烦躁状态时,无法正常接收沟通信息,此时需先处理情绪,再进行沟通:
识别情绪信号,及时干预:孩子情绪爆发前通常会有前兆,比如突然停止活动、反复拍手、眼神呆滞。家长需敏锐捕捉这些信号,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 比如带孩子离开刺激环境,到安静的地方坐下;给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如安抚巾、熟悉的玩偶),帮助他们平复情绪。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强行沟通或批评,否则会加重抵触。
用 “共情” 回应情绪,而非否定:当孩子因无法表达需求而哭闹时,家长要先共情,再引导表达。比如,孩子想玩玩具却拿不到而哭闹,不说 “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而说 “妈妈知道你想玩那个玩具,拿不到很着急,对不对?我们一起试试怎么拿下来”。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逐渐愿意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而非仅靠哭闹。
四、常见沟通误区:这些做法会阻碍沟通
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部分家长的不当做法会降低沟通效果,甚至让孩子对沟通产生恐惧,需注意规避:
误区 1:强迫眼神交流:很多家长认为 “不看人就是不认真听”,会强行要求孩子与自己对视。但自闭症儿童对眼神接触存在天然抵触,强迫对视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反而无法专注沟通。正确做法是:家长主动靠近孩子的视线范围,用温和的眼神看向孩子的侧脸或肩膀,不强迫孩子回看,待孩子逐渐适应后,再慢慢尝试短暂的眼神接触。
误区 2:过度纠正 “错误表达”:当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需求(如用抢的方式要玩具)时,有的家长只会批评 “不能抢”,却不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法。正确做法是:先制止不当行为,再示范正确沟通方式,比如 “想要玩具可以说‘请给我玩一下’,我们一起问问小朋友愿不愿意”,并引导孩子模仿,让他们知道 “正确沟通能达到目的”。
误区 3:忽视孩子的 “主动沟通”:当孩子主动发起沟通(如把玩具递给家长、发出声音)时,若家长因忙碌或觉得 “这不是真正的沟通” 而忽视,会打击孩子的沟通积极性。正确做法是:无论孩子的沟通方式多么简单,都要及时回应 —— 比如孩子递来玩具,家长可以说 “谢谢你把小熊给妈妈,我们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受到沟通的价值。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儿童自闭症相关的沟通指导与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致力于帮助家长掌握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科学方法。针对有需求的家庭,医院会结合孩子的沟通能力、行为特点,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沟通指导方案,比如教家长如何制作和使用视觉工具、如何通过肢体互动建立信任;同时,医院会通过专业的干预训练,逐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能力,比如通过游戏化训练帮助孩子理解词汇含义、学习主动表达需求。医院注重为孩子营造充满关爱与耐心的干预环境,医护人员会用温和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互动,减少他们对干预的抵触,同时为家长提供持续的支持,帮助家长将沟通技巧融入日常生活,逐步改善亲子沟通质量,助力孩子更好地发展沟通能力。
上一篇: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下一篇:怎么初步判断孩子是否自闭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