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10-09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康复训练是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沟通、生活适应等能力的关键手段,且训练效果与干预时机、方法科学性密切相关。很多家长在面对康复训练时,常因不知从何入手而感到迷茫,或盲目尝试多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实际上,自闭症康复训练需结合孩子的个体差异,围绕核心能力缺陷(如社交沟通障碍、行为异常)展开,注重 “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下面,就为家长梳理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常见方向与具体做法,帮助家长科学开展训练。
一、社交沟通训练:从基础互动到主动交流
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问题之一,康复训练需从简单的基础互动开始,逐步引导孩子学会主动交流,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建立基础互动意识(适合低龄或沟通能力较弱的孩子)
此阶段重点是让孩子对他人的互动行为产生回应,建立 “互动有意义” 的认知。家长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如玩具、零食)吸引注意力,主动发起简单互动,比如用玩具车与孩子的玩具车 “碰撞”,并发出有趣的声音,观察孩子是否有眼神对视或肢体回应;在给孩子递零食时,先让孩子看着家长的眼睛,再将零食递给 TA,逐步培养眼神交流习惯。
同时,家长可多使用 “生活化指令” 引导孩子回应,比如说 “把球给妈妈”“过来抱抱”,若孩子无法完成,家长可手把手辅助 TA 完成动作,再用夸张的语气表扬(如 “宝宝真棒,把球给妈妈了”),让孩子感受到互动带来的积极反馈。
2. 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当孩子具备基础互动意识后,可重点训练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语言理解方面,家长可通过 “指令 + 动作示范” 的方式,让孩子理解简单指令的含义,比如说 “拍手” 的同时自己拍手,说 “把杯子放到桌子上” 的同时演示动作,反复练习后,逐渐减少动作示范,让孩子仅凭语言就能完成指令。
语言表达方面,若孩子还不会说话,可先教孩子用肢体语言或图片沟通,比如用手指指想要的玩具,或用 “水杯图片” 表示口渴;若孩子会说简单词语,可引导 TA 将词语组合成短句,比如孩子说 “车”,家长可补充 “宝宝想要车”,让孩子模仿,再逐渐引导 TA 主动说出 “我想要车”。
3. 培养主动社交与互动技巧
此阶段目标是让孩子学会主动发起社交并理解社交规则。家长可创设模拟社交场景,比如与孩子玩 “过家家” 游戏,扮演 “超市购物”“医生看病” 等角色,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主动交流,比如让孩子说 “我要买苹果”“医生,我不舒服”;在与同伴相处时,家长可提前教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比如 “想玩玩具可以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并在现场辅助孩子实践,若孩子成功发起社交,及时给予鼓励。
二、行为干预训练:减少异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自闭症孩子常存在重复刻板行为(如拍手、旋转)或挑战性行为(如哭闹、攻击),行为干预训练需通过 “正向引导” 的方式,减少异常行为,同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 用 “替代行为” 减少重复刻板行为
重复刻板行为多与孩子寻求感官刺激或缓解焦虑相关,家长可通过提供更合适的感官活动作为 “替代行为”,比如孩子喜欢旋转,可带 TA 玩旋转木马、转圈圈游戏,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将无意义的刻板行为转化为有互动性的活动;孩子喜欢拍手,可教 TA 玩 “拍手歌”,让拍手行为与音乐、互动结合,减少单独重复拍手的频率。
2. 用 “行为奖励机制” 培养良好习惯
针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如哭闹、拒绝配合),家长可建立清晰的 “行为奖励机制”,明确告知孩子 “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奖励”,比如制定 “每日行为表”,若孩子在吃饭时不哭闹、主动坐在餐桌前,可贴一颗星星,积累一定数量的星星兑换喜欢的玩具或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奖励需及时给予,且奖励物要符合孩子的兴趣,避免用孩子不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同时,家长要保持规则一致性,不随意改变奖励标准,让孩子明确行为与结果的关联。
三、生活适应能力训练:从自理到独立应对日常
生活适应能力训练能帮助自闭症孩子逐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训练内容需围绕日常生活场景展开,比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1. 分解任务,逐步教学
生活技能学习需将复杂任务分解为简单步骤,逐步教给孩子。比如教孩子穿衣服,可分解为 “拿起衣服→把衣服正面朝上→伸进左手袖子→伸进右手袖子→拉上拉链 / 扣扣子” 五个步骤,每个步骤单独教学,孩子掌握一个步骤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避免因任务复杂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2. 结合生活场景,反复练习
生活适应能力需在实际场景中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家长可利用每天的生活机会开展训练,比如早上起床时教孩子穿衣服,吃饭时教孩子用勺子、筷子,晚上睡前教孩子刷牙、洗脸。练习过程中,家长可适当辅助,但要逐渐减少辅助力度,鼓励孩子独立完成,比如教孩子刷牙时,先手把手辅助,再让孩子自己尝试,家长仅在旁边提醒步骤。
四、康复训练的关键原则:家长需牢记
在开展自闭症康复训练时,家长还需牢记三个关键原则,确保训练效果:一是 “个体化”,每个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兴趣不同,训练方法需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避免盲目照搬他人经验;二是 “长期性”,康复训练非短期见效,需家长长期坚持,即使孩子进步缓慢,也要保持耐心,给予持续鼓励;三是 “家庭与专业结合”,家长可在专业机构或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训练,同时将训练融入家庭生活,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巩固技能。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的康复干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其中也包含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团队,团队成员具备系统的康复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自闭症孩子的个体能力、兴趣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涵盖社交沟通、行为干预、生活适应等多个维度。
在服务过程中,医院注重向家长传授康复训练方法,通过示范教学、课后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在家开展训练的技巧,让孩子在医院和家庭中都能得到持续的康复支持。同时,医院考虑到自闭症孩子对环境的敏感性,在康复训练环境的打造上注重温馨、安全,减少环境刺激对孩子的干扰,让孩子能在舒适的氛围中参与训练,提升训练的配合度与效果。此外,医院还会定期评估孩子的训练进展,根据孩子的能力变化调整训练方案,确保康复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助力孩子逐步提升各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