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搭理人,不看人,或是自闭症!家长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11-02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叫孩子名字,他总像没听见一样,只顾玩自己的玩具”“和他说话时,他从不抬头看我,眼神总是飘向别处”“别的小朋友邀他一起玩,他却躲得远远的,不愿意互动”…… 面对孩子这些 “不合群” 的表现,有些家长以为是孩子 “内向”“高冷”,等长大就好了。但实际上,孩子长期不搭理人、不看人,可能是自闭症发出的信号,需早发现、早干预。
不回应、不对视,是自闭症的核心社交障碍信号
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沟通上存在明显障碍,不搭理人、不看人是比较直观的表现。比如家长多次呼唤孩子名字,即使声音很大,孩子也可能毫无反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他人交流时,孩子几乎不会主动对视,无论是家长讲故事、老师讲课,还是陌生人打招呼,他们的眼神总是回避,要么盯着地面、墙壁,要么专注于手中的小物件,很难与对方建立眼神接触。
此外,孩子还会缺乏主动社交的意愿:不会主动向家长分享玩具、展示自己的发现,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对其他小朋友的互动邀请毫无兴趣,宁愿独自玩耍,也不愿意参与集体游戏,甚至会拒绝他人的靠近,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退缩。
别混淆 “内向” 与 “自闭症”,这几点能区分
很多家长容易把自闭症孩子的 “不搭理人” 当成普通的 “内向”,从而延误干预时机。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内向的孩子虽然平时话少、不太主动社交,但在熟悉的人面前会愿意回应,比如家长叫他时会答应,也能进行简单的眼神交流;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或游戏,会主动参与,只是在陌生环境中会显得拘谨。
而自闭症孩子的 “不搭理人” 是持续性的,无论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缺乏回应的意愿,眼神对视几乎不存在;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缺乏兴趣,即使是喜欢的玩具,也只是重复机械地摆弄,不会与他人分享玩法;内向孩子能理解简单的指令,比如 “把杯子拿过来”,而自闭症孩子可能难以理解语言含义,无法执行基本指令。
除了不搭理人,自闭症还可能有这些表现
除了核心的社交沟通障碍,自闭症孩子还可能伴随其他异常行为。比如重复刻板行为:频繁拍手、转圈、踮脚走路,或者反复开关门、排列玩具,一旦这些行为被打断,就会出现哭闹、烦躁等情绪;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比如家里家具的位置改变、日常作息打乱,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甚至大发脾气。
还有些孩子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爱好,比如只专注于某一种物品,如风扇、车轮,对其他玩具或活动毫无兴趣;在语言发育上也可能存在迟缓,比如开口说话时间晚于同龄孩子,说话时语气平淡、缺乏感情,或者只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无法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发现异常别慌,这样做能帮到孩子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搭理人、不看人等异常表现,首先要避免焦虑和自责,更不要盲目给孩子贴标签。第一步应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精神心理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诊断,明确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以及病情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创造与孩子互动的机会,比如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主动发起简单的游戏,在互动过程中耐心引导孩子进行眼神接触和回应;同时,保持家庭环境的稳定,尽量不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作息和物品摆放,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此外,尽早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能有效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升适应能力。
孩子的成长没有 “等长大就好” 的侥幸,当发现孩子长期不搭理人、不看人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排查是否与自闭症有关。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多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