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抽动症:家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5-08-14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当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等异常行为时,很多家长往往陷入困惑与焦虑:这是孩子故意捣蛋,还是身体出了问题?事实上,这些看似 “调皮” 的举动,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对于抽动症,家长掌握必要的知识、避开认知误区、采取科学应对方式,是帮助孩子摆脱困扰的关键。
 
  一、先搞懂:抽动症到底是什么?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特征是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肌肉抽动可表现为面部的眨眼、挤眉、咧嘴,颈部的摇头、扭颈,以及四肢的甩臂、踢腿等;发声抽动则包括清嗓子、咳嗽、哼声、尖叫等,部分孩子可能出现不自主说脏话的情况。
 
  这些症状并非孩子 “故意为之”,而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反应。症状会呈现波动性,在孩子紧张、疲劳、兴奋时加重,放松或入睡后减轻。多数孩子在 4-12 岁发病,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且症状可能从单一部位逐渐扩散到多个部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
 
  二、避开这些误区,别让错误认知耽误孩子
 
  (一)认为是 “坏习惯”,靠批评能纠正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频繁眨眼、耸肩,会误以为是 “调皮”“学坏了”,进而采取责骂、惩罚的方式试图纠正。但抽动症的症状是不自主的,批评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加重,甚至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过度焦虑,急于 “根治”
 
  抽动症的恢复需要时间,部分家长因急于让孩子摆脱症状,盲目尝试各种偏方、保健品,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事实上,轻度抽动症通过环境调整和心理干预即可缓解,即使需要药物治疗,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忽视心理支持,只关注 “止抽”
 
  有些家长只重视如何让孩子 “不抽动”,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抽动症孩子可能因症状受到同学嘲笑,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若缺乏心理支持,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可能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
 
  三、家长这样做,帮孩子科学应对抽动症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不拖延
 
  当发现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异常抽动症状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症状观察和必要检查,排除眼部疾病、耳部炎症等其他问题,明确是否为抽动症,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干预。
 
  (二)调整家庭氛围,减少诱发因素
 
  家庭环境对抽动症孩子的恢复至关重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也不要因孩子的症状而过度焦虑,以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同时,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学习压力过大,减少症状诱发因素。
 
  (三)做好心理疏导,增强孩子自信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 “这不是你的错”,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症状,减轻心理负担。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运动等,转移注意力,同时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四)配合治疗,遵医嘱不盲目
 
  若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干预,如习惯逆转训练,帮助孩子通过有意识的动作替代不自主的抽动,逐渐减轻症状。此外,家长还应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在课堂上过度关注或批评孩子。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针对儿童抽动症等相关病症,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助力孩子恢复健康。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