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耸肩、清嗓子?警惕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5-10-3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近段时间总爱不自觉耸肩,提醒好几次也改不了”“频繁清嗓子,以为是感冒,吃药却没效果”…… 生活中,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奇怪的小动作时,常会误以为是 “调皮捣蛋” 或 “习惯不好”,简单批评纠正后便不再关注。但其实,这些反复出现、难以自控的动作,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信号。如果忽视这些早期表现,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还可能加重症状。今天就和家长们聊聊儿童抽动症,帮大家读懂孩子的 “异常”,用正确的方式守护他们的成长。
这些 “小动作”,可能不是孩子 “故意的”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肌肉抽动常见的有频繁眨眼、挤眉、耸肩、扭脖子、甩手、踢腿等;发声抽动则可能是清嗓子、咳嗽、哼唧、发出 “啊”“哦” 等无意义的声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说脏话、重复他人话语的情况。
这些动作往往突然发生,孩子自己难以控制,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会突然甩一下手,或者上课中途忍不住清嗓子,即使知道这样会影响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停止。很多家长一开始会误解孩子是 “故意捣乱”,甚至批评责骂,但其实孩子也很委屈 —— 他们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身体不受控制的反应。
别混淆!抽动症和 “坏习惯” 有明显区别
不少家长容易把抽动症的症状和孩子的 “坏习惯” 搞混,比如把频繁眨眼当成 “学别人调皮”,把清嗓子当成 “装腔作势”。其实两者有明显区别:首先看 “自主性”,坏习惯是孩子能自主控制的,比如提醒后会有意识地改正;但抽动症的动作是不自主的,孩子就算想改也改不了,反而可能越紧张越频繁。
再看 “持续性”,坏习惯通常是偶尔出现,比如看到别人眨眼学几天就忘了;而抽动症的症状会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至少几周以上,还可能从一种动作变成多种动作,比如一开始只是耸肩,后来又加上清嗓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 “小动作” 符合这些特点,就别再简单归为 “习惯问题”,要警惕抽动症的可能。
发现异常别慌,这样做更能帮到孩子
一旦怀疑孩子可能有抽动症,家长首先要做的是 “冷静”,别因为焦虑就对孩子过度关注或批评。很多时候,孩子的症状会在紧张、压力大时加重,如果家长反复提醒 “别耸肩”“别清嗓子”,反而会让孩子更紧张,导致症状更明显。
正确的做法是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检查,让医生判断是否真的是抽动症以及严重程度。如果症状较轻,医生可能会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比如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多和孩子沟通,帮他缓解心理压力。如果症状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行为治疗,家长要严格遵医嘱,不要自行给孩子停药或换药。
其实,儿童抽动症并不可怕,大部分孩子的症状会在青春期前后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关键是家长要早发现、早干预,用理解和支持代替批评和焦虑,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帮助他们摆脱抽动症困扰的好方式。
上一篇:孩子清嗓子停不下来?或是抽动症! 下一篇:孩子总挤眉弄眼?先排查抽动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