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的情绪,家长该如何安抚?

发布时间:2025-10-3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抽动症孩子的情绪状态与抽动症状紧密相关 —— 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委屈等负面情绪中时,抽动频率会明显增加;而情绪平稳、心情愉悦时,抽动症状会自然减轻。但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抽动症孩子难以清晰说出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哭闹、发脾气、沉默等方式传递信号,这就需要家长主动学习情绪安抚技巧,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为孩子的身心稳定筑牢 “防护墙”。
 
  一、先识别:抽动症孩子的情绪 “信号”
 
  要做好情绪安抚,家长首先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抽动症孩子的情绪变化往往会通过行为、身体反应和抽动症状表现出来,家长需细致观察,及时捕捉:
 
  行为信号:当孩子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比如因小事哭闹、摔东西,或拒绝做日常喜欢的事(如不玩玩具、不看绘本),甚至出现回避行为(如躲进房间、不愿见人),可能是内心焦虑、委屈的表现;若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回答问题时敷衍、走神,或反复做同一动作(如反复整理书包、摸衣角),也可能是情绪紧张的信号。
 
  身体信号:情绪变化会引发孩子的身体反应,比如孩子紧张时可能出现手心出汗、脸色发白、呼吸急促,或频繁啃手指、咬嘴唇;焦虑时可能出现腹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且这些身体不适在检查后无明确生理病因,多与情绪相关。
 
  抽动信号:抽动症状的突然变化是情绪波动比较直接的信号。若孩子原本稳定的抽动症状突然加重,比如眨眼频率从每天几次增至每分钟多次,或新增摇头、耸肩等动作,且无其他生理诱因(如感冒、疲劳),大概率是情绪出现问题 —— 比如在学校被嘲笑后、家长批评后,或面临考试、转学等压力事件时,抽动症状会明显加剧。
 
  二、实用技巧:4 步做好抽动症孩子的情绪安抚
 
  当家长识别出孩子的负面情绪后,可通过 “接纳 — 倾听 — 疏导 — 陪伴” 四步流程,科学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恢复平稳状态:
 
  第一步:接纳情绪,不否定、不指责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避免否定或指责。比如孩子因抽动被同学嘲笑而哭闹时,不要说 “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别在意就好了”,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理解,反而加重委屈。正确的做法是先共情,比如 “妈妈知道被同学嘲笑很委屈,换作是我也会难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认可,逐渐愿意敞开心扉。
 
  第二步:耐心倾听,让孩子 “说出” 情绪
 
  接纳情绪后,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对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可通过提问帮助孩子梳理感受,比如 “你是因为同学笑你眨眼,所以不开心吗?”“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害怕?”;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可鼓励他们说出具体事情和内心想法,比如 “能和妈妈说说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吗?”“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倾听时,家长要保持专注,不打断孩子,即使孩子表达的内容琐碎,也要认真听完,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第三步:疏导情绪,用适合的方式释放
 
  待孩子说出情绪后,家长要帮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释放负面情绪,避免情绪积压。常见的疏导方式有:
 
  肢体安抚:对年幼的孩子,可通过拥抱、抚摸头等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缓解紧张情绪;
 
  转移注意力:带孩子做喜欢的事,如玩玩具、看动画片、画画,或去户外散步,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忘记负面情绪;
 
  情绪 “外化”:鼓励孩子通过画画、写日记(对会写字的孩子)等方式,将内心的情绪表现出来,比如让孩子画出 “不开心的自己”,再一起讨论如何让 “画里的自己开心起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四步:持续陪伴,巩固情绪稳定
 
  情绪安抚不是 “一次性” 的,家长需要在后续持续陪伴孩子,巩固情绪稳定状态。比如在孩子情绪平复后,陪孩子玩一会儿他喜欢的玩具,或一起读一本轻松的绘本;当天晚上睡前,可和孩子简单回顾白天的事情,比如 “今天下午我们去公园玩,你笑得很开心,对不对?”,让孩子回忆愉快的场景,进一步强化积极情绪;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后续的情绪变化,若发现孩子再次出现情绪波动,及时重复上述安抚步骤,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避坑!家长常犯的 3 个情绪安抚误区
 
  在情绪安抚过程中,很多家长因缺乏经验,容易陷入误区,不仅无法缓解孩子的情绪,还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需特别注意规避:
 
  误区一:用 “物质奖励” 压制情绪
 
  部分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会用零食、玩具等物质奖励哄孩子,比如 “你别哭了,妈妈给你买玩具”“你不生气,我就带你吃冰淇淋”。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让孩子停止哭闹,但并未真正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形成 “用情绪换取物质” 的错误认知,长期来看不利于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误区二:过度保护,避免所有 “负面场景”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会刻意避免所有可能引发压力的场景,比如不让孩子去学校、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无法学会如何应对压力,一旦未来遇到类似场景,情绪更容易崩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让孩子接触 “轻度压力场景”,并在旁引导孩子应对,帮助孩子逐渐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误区三:忽视 “自身情绪” 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若家长在孩子情绪不好时,自己也表现得焦虑、烦躁,比如因孩子哭闹而发脾气,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导致情绪安抚失效。因此,家长在安抚孩子前,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若感到烦躁,可先深呼吸几次,或暂时离开房间冷静 1-2 分钟,待情绪平复后再回到孩子身边,用平和的心态进行安抚。
 
  关于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在儿童抽动症的诊疗与康复指导中,高度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对症状恢复的影响。医院不仅为抽动症孩子提供专业的医疗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还会针对家长开展情绪安抚相关的指导服务 —— 通过一对一沟通、家长课堂等形式,帮助家长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掌握科学的情绪安抚技巧,避开常见的安抚误区;同时,医院的医疗团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情绪管理建议,比如针对容易紧张的孩子,指导家长如何通过日常互动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针对容易暴躁的孩子,教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情绪。医院始终坚持 “医疗 + 家庭” 协同的理念,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细致的家长指导,帮助抽动症孩子在稳定的情绪状态下更好地配合治疗,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