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病因究竟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2-0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全球大量儿童和青少年。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可能对孩子的学业、社交和情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关于多动症的病因,目前科学研究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环境、生物及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多动症病因的详细解析。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过此病。此外,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这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调节或大脑结构的发育,从而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同样对多动症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孕期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孩子出生后的成长环境,如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学校压力等,也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诱发多动症的症状。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贫困、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成为多动症的诱因。
 
  三、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多动症发病的另一大关键。这包括大脑发育异常、神经递质失衡等。多动症患者可能存在大脑额叶、基底节等区域的发育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在注意力、行为控制和情绪调节方面出现困难。同时,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失衡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病有关。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此外,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母亲孕期疾病、分娩过程异常、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外伤等,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四、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学习负担过重、缺乏足够的社交和情感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对多动症的发病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诱发或加剧多动症的症状。例如,家庭不和、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环境压力等都可能成为多动症的触发因素。
 
  五、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病有关。例如,微量元素缺乏(如铁、锌等)可能导致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多动症症状。铅中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接触微量元素铅可干扰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正常代谢,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紊乱,从而导致多动症。此外,食物过敏、维生素缺乏、糖代谢障碍等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病有关。
 
  综上所述,多动症的病因是多维度的,涉及遗传、环境、生物及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因此,在治疗多动症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多动症的认识和理解,为患儿提供一个包容、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