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别再误解了!这些误区家长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3-2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患有多动症(ADHD)?儿童多动症,作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儿童行为问题,也伴随着许多误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儿童多动症的那些常见误区,帮助家长们走出困惑,正确认识和应对。
误区一: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活泼好动,就担心是不是多动症。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幼儿和儿童时期。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除了多动,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核心症状。
正确认识:
多动症的多动: 指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过度活动,比如在不应该跑跳的场合跑跳,或者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容易分心,做事虎头蛇尾。
冲动: 表现为做事不考虑后果,容易打断别人,情绪不稳定。
误区二:多动症孩子长大自然会好?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懂事了,多动症自然会消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动症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正确认识:
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部分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善,但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情绪问题等,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误区三:多动症是孩子“淘气”、“不听话”?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是孩子“淘气”、“不听话”,是对孩子的负面评价。这种看法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加重病情。
正确认识: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是孩子故意“淘气”。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配合治疗。
误区四:多动症只能靠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多动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选择。综合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心理辅导、家庭支持等。
正确认识:
行为治疗: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行为,提高注意力。
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和家长应对情绪问题,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支持:家庭环境的配合对孩子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疑似多动症的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精神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
结语:
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希望家长们能够走出误区,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这篇推文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