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 ≠ 多动症:如何区分?
发布时间:2025-03-2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每个孩子都像是天生的“永动机”,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探索欲。然而,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以下特点时,可能需要家长提高警惕:
持续性:多动症孩子的活跃不分场合(如课堂、医院等需要安静的场所),且持续时间长(超过6个月)。
无目的性:普通孩子的“好动”往往有明确兴趣导向(比如追逐游戏),而多动症孩子的动作可能杂乱无序,难以专注于一件事。
伴随其他问题:如情绪易失控、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
多动症的早期信号: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多动症(ADHD)并非单纯的“调皮”,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频繁出现以下表现:
注意力缺陷:写作业时频繁分心,常丢三落四,无法听完完整指令。
过度活跃:无法安静坐着,总是扭动身体、跑跳或爬上爬下。
冲动行为:插话、打断他人,排队时难以等待,甚至做出危险举动。
家长能做些什么?试试这些科学方法
如果怀疑孩子存在多动症倾向,请避免责备或过度焦虑。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改善:
1. 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固定作息时间,用可视化图表帮助孩子理解每日任务。
2. 拆分任务与正向激励: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及时给予具体表扬(如“你专注写完这两行字真棒”)。
3. 运动干预:每天安排30分钟有氧运动(如跳绳、游泳),帮助释放多余精力并提升专注力。
4. 减少环境干扰:学习时关闭电视、手机,提供简洁安静的空间。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若孩子的行为已明显影响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请及时就医。专业医生会通过以下方式综合评估:
行为量表测评
家庭与学校观察记录
神经系统检查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案包括行为干预、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越早干预,孩子越能更好地适应成长挑战。
社会支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许多家长因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而感到自责或迷茫。请记住:
多动症不是教养失败的结果,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所致。
国内部分城市已开设多动症家长互助团体,可分享经验并获得心理支持。
学校有责任提供适应性教育,家长可主动与老师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