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可能正在影响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2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写作业总是东张西望,一道题要反复催才能做完”“上课看似在听讲,实则眼神涣散,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 很多家长将这些表现归咎于 “孩子不认真”“调皮贪玩”,却忽视了一种可能 ——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作为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若长期被忽视,可能悄然阻碍孩子的成长轨迹。
 
  如何区分 “正常分心” 与多动症的注意力问题?
 
  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幼儿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心是正常现象,但多动症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着明显的特殊性:
 
  分心的场景具有普遍性。正常孩子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如看动画、玩拼图)能保持专注,而多动症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任务,注意力都难以集中,即使是喜欢的游戏,也可能玩几分钟就被其他事物吸引,做事有始无终。比如同样是搭积木,正常孩子能专注完成一个造型,多动症孩子可能搭到一半就去玩别的玩具,回头再想继续时已忘记刚开始的想法。
 
  注意力的稳定性差。正常孩子偶尔分心后,经提醒能快速回到任务上;但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像 “断了线的风筝”,一旦被干扰就很难拉回,需要多次督促才能勉强继续。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同学的小动作,都可能让他们长时间脱离课堂内容,导致知识断层。
 
  缺乏细节关注能力。多动症孩子在做事时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写作业时漏看题目要求、抄错数字,考试时明明会做的题却因粗心出错。这种 “马虎” 并非故意为之,而是注意力无法聚焦在具体信息上,就像相机镜头始终无法精准对焦。
 
  如果孩子在家庭、学校等多个场景中持续出现上述问题,且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
 
  多动症的注意力问题,根源在哪里?
 
  很多人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是 “孩子态度问题”,这种观点存在偏差。多动症的注意力缺陷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
 
  大脑调控区域发育滞后是重要原因。负责注意力管理的前额叶皮层,在多动症孩子中成熟时间相对较晚,导致他们难以过滤无关信息、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就像一个没有 “过滤器” 的接收器,各种声音、画面都会涌入大脑,无法筛选出关键信息。
 
  神经递质传递异常也起到关键作用。大脑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负责传递注意力相关的信号。多动症孩子的这些神经递质分泌或传递存在异常,导致信号传递效率降低,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缓。
 
  此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孩子出现注意力问题的概率会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多动症的注意力问题并非 “主观意愿” 所能控制,而是需要科学干预的生理基础问题。
 
  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注意力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能力,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缺陷若未得到改善,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学习能力逐步下降。课堂上无法吸收知识,课后作业拖沓低效,长期下来会导致成绩落后。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增加,这种差距会逐渐拉大,孩子可能因反复受挫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避上学。
 
  自信心受挫。频繁因 “注意力不集中” 被批评(如 “你怎么总是不专心”),孩子会逐渐形成 “我不行” 的自我认知,变得自卑、敏感。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可能因担心出错而不敢参与,进一步限制自身发展。
 
  生活技能发展滞后。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日常事务的处理,比如整理书包时遗漏课本、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出门前找不到鞋子等。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信心,依赖他人提醒。
 
  进入青春期后,注意力问题还可能影响社交,比如与人交谈时无法专注倾听,难以理解对方的意图,导致沟通不畅;工作后,也可能因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而面临职业挑战。
 
  面对注意力问题,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当发现孩子存在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时,家长需避免简单指责或放任不管,科学的应对方式包括:
 
  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若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持续 6 个月以上,且在多个场景中表现明显,建议带其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儿科神经专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注意力量表评估、行为观察等方式,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具体表现,判断是否为多动症。需要注意的是,评估过程需要家长提供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具体行为细节(如 “能否独立完成作业”“与同伴玩耍时是否能遵守规则”),这些信息对判断至关重要。
 
  针对性开展注意力训练
 
  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可通过行为训练改善注意力:
 
  “分段任务法” 是常用方式,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小步骤,比如把 “完成一页口算题” 拆分为 “先做 5 道,休息 2 分钟,再做 5 道”,逐步延长专注时间。完成每个小步骤后,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环境优化法” 也有帮助,学习时减少周围干扰,比如收起玩具、关闭电视,书桌只放当前需要的文具和书本,为孩子创造简洁的空间。
 
  “正念训练” 能提高注意力稳定性,比如让孩子每天花 5 分钟专注于呼吸,感受气息的进出,当分心时轻轻将注意力拉回,长期坚持能增强大脑的 “抗干扰能力”。
 
  必要时配合药物干预
 
  如果注意力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医生可能会建议在行为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能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很多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其实规范用药的安全性有一定保障,具体可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及时干预能避免孩子因长期学习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
 
  家庭支持是改善的关键
 
  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的恢复影响很大。与其说 “你怎么这么不专心”,不如用具体指令引导,比如 “现在我们先把这行字读完”;与其紧盯孩子的错误,不如记录每天的进步(如 “今天比昨天多专注了 3 分钟”),用积极反馈替代批评。
 
  规律的作息也很重要,睡眠不足会加重注意力问题,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保证充足睡眠(小学阶段每天 10 小时左右)。每天 30 分钟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对改善注意力有一定帮助。
 
  家校协同,为孩子创造支持环境
 
  学校是孩子注意力问题暴露的主要场所,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点。比如请老师在课堂上多给予眼神提醒,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具体步骤,布置作业时注明清晰的要求(如 “抄写生字每个 3 遍,注意笔画顺序”)。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告诉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就像视力不好一样,是可以通过方法改善的,不必因此自卑。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擅长的活动(如绘画、运动),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间接促进注意力的提升。
 
  注意力不集中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动症的影响,这不是孩子的 “错”,也不是 “长大就能好” 的问题。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期被注意力问题困扰时,及时的关注和科学的干预,能为他们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帮助他们克服注意力困难,才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稳步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