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多动症,怎么判断?

发布时间:2025-07-30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孩子坐不住,上课总走神,是不是有多动症?” 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会产生的疑问。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表现时,家长往往既焦虑又困惑,既担心忽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又怕给孩子贴错标签。其实,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需要结合专业标准和日常表现综合考量。
 
  一、多动症的核心特征:不止 “好动” 那么简单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其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且这些症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等功能。
 
  注意缺陷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比如做作业时频繁走神、容易被外界干扰、经常丢三落四;听他人讲话时似听非听,无法记住关键信息。多动冲动则表现为坐不住,在需要安静的场合来回跑动、爬上爬下;话多且插话,难以等待轮流机会;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比如突然打断他人谈话、轻率地做出决定。
 
  这些症状通常在 6 岁前出现,且在不同场景(如家庭、学校)中都会表现出来。如果孩子仅在某一特定环境(如家里)表现出好动,而在学校能遵守纪律,大概率不是多动症。
 
  二、区分 “调皮” 与 “多动症”:关键看是否可控
 
  很多家长容易将孩子的调皮好动与多动症混为一谈,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正常孩子的调皮具有情境性和可控性,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则具有持续性和难以自控的特点。
 
  比如,正常孩子在看喜欢的动画片时能安静坐半小时以上,而多动症孩子即使面对感兴趣的事物,也难以保持长时间专注;正常孩子在被提醒后能收敛行为,而多动症孩子往往屡教不改,甚至会因为被约束而表现出更强烈的冲动。
 
  此外,正常孩子的好动通常有明确目的,比如奔跑是为了追逐伙伴,而多动症孩子的活动多是无目的的,比如在房间里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摆弄身边的一切物品。
 
  三、这些情况易被误判为多动症
 
  有些孩子的表现看似符合多动症特征,实则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家长需要注意区分。
 
  睡眠不足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等表现,补充睡眠后症状会明显改善;处于陌生环境或压力下的孩子,可能会因紧张而坐立不安,适应环境后行为会恢复正常;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等疾病也可能伴随注意力问题,但同时会有各自的核心症状,如自闭症孩子存在社交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孩子在阅读、计算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判断多动症时,需要排除这些暂时性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四、科学判断:结合专业评估与日常观察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首先,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连续观察 2-3 周,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家庭、学校、公共场所)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具体表现,包括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影响他人等,为后续评估提供依据。
 
  其次,与学校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了解,比如是否经常不遵守纪律、无法完成课堂任务、与同学相处是否存在问题等。综合家校双方的观察结果,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寻求专业诊断。若孩子的异常表现持续 6 个月以上,且明显影响学习和社交,应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等专业科室就诊。医生会通过临床访谈、行为量表评估、心理测试等方式,结合孩子的年龄、症状出现时间、场景一致性等因素,做出科学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的诊断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不能仅凭单一症状或主观判断下结论。即使被诊断为多动症,家长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治疗、必要时的药物治疗等方式,多数孩子的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
 
  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考验的是家长的细心与理性。既不能忽视孩子的异常表现,也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 “多动症” 的标签。用客观的观察、专业的评估代替主观臆断,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