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ADHD)的 “隐形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1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提到多动症(ADHD),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 “坐不住”“爱打闹”“上课捣乱” 等明显的多动冲动表现。但实际上,多动症并非只有 “多动型” 一种,还有不少孩子表现为 “注意力缺陷型” 或 “混合型”,他们的症状往往更隐蔽 —— 看似 “安静听话”,却在学习、社交、生活中暗藏诸多 “异常”,这些容易被家长误解为 “孩子不认真”“性格内向”“笨” 的表现,正是多动症的 “隐形信号”。若未能及时识别,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干预时机,影响其学习发展与心理健康。本文将梳理多动症常见的 “隐形信号”,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疾病,早发现、早关注。
 
  一、学习场景:不是 “不努力”,而是注意力在 “悄悄掉线”
 
  在学习中,多动症孩子的 “隐形信号” 常被归咎于 “学习态度问题”,但实则是注意力缺陷导致的能力障碍:
 
  “看似在听课,实则在神游”:这类孩子上课能安静坐在座位上,不打闹、不说话,家长和老师容易觉得 “孩子很乖”。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眼神常常放空,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课后无法复述课堂内容 —— 比如老师讲完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他们却只记得课文里某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如 “文中提到的小狗是什么颜色”),核心知识完全没吸收。
 
  “作业总出错,不是粗心是‘漏看’”:写作业时,他们不是故意偷懒,却总出现 “低级错误”:数学题抄错数字(把 “68” 写成 “86”)、语文漏写标点符号或段落、英语单词拼错字母。家长以为是 “粗心大意”,反复提醒 “认真点” 也没用 —— 实则是他们的注意力无法持续聚焦在作业上,看题时容易 “跳行”“漏字”,导致错误频发。
 
  “任务没完成,先被‘小细节’吸引”:面对需要连贯完成的学习任务,他们容易被无关细节打断。比如写作文时,刚写了开头,就因为 “钢笔没水了” 去换笔,换笔时又被笔盒里的贴纸吸引,玩了 10 分钟才想起写作文;或者整理书包时,看到一本旧漫画书,就翻看起来,把整理书包的任务抛到脑后,导致任务拖延或半途而废。
 
  二、社交场景:不是 “不合群”,而是社交能力 “悄悄卡壳”
 
  在与同伴交往中,多动症孩子的 “隐形信号” 常被误解为 “性格问题”,实则是情绪调节与社交判断能力不足:
 
  “说话‘没分寸’,容易得罪人”:他们并非故意不礼貌,却常常在聊天中 “说错话”:比如同学分享新买的文具,他们直接说 “这个文具好丑”;老师表扬其他同学,他们脱口而出 “他明明上次也做错了”。这是因为他们的冲动控制能力较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引发同伴反感,逐渐被孤立。
 
  “玩游戏‘不守规则’,自己却没察觉”: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他们不是故意破坏规则,却总在不经意间 “违规”:比如玩 “捉迷藏” 时,没等同伴藏好就开始找;玩 “跳绳” 时,没轮到自己就抢着加入。其他小朋友提醒时,他们还会觉得 “委屈”,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 本质是他们难以长时间记住规则,也无法在游戏中持续关注 “轮流”“等待” 等社交秩序。
 
  “容易‘情绪化’,小事就闹僵”:和同伴相处时,他们的情绪波动比同龄孩子更明显:比如玩积木时,自己搭的积木被碰倒,就瞬间发脾气,要么哭闹要么拒绝再玩;或者比赛输了,就说 “这个游戏不好玩”,转身离开。这并非 “输不起”,而是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无法快速平复挫败感,只能通过 “逃避” 或 “发泄” 来应对。
 
  三、生活场景:不是 “没条理”,而是执行功能 “悄悄滞后”
 
  在日常生活中,多动症孩子的 “隐形信号” 常被认为是 “生活习惯差”,实则是执行功能(大脑规划、组织、管理事务的能力)发育滞后:
 
  “东西总找不到,不是‘丢三落四’是‘没记忆’”:他们的房间常常杂乱无章,玩具、书本随手乱放,需要用时翻遍整个房间都找不到;上学时频繁忘记带作业、课本、水杯,家长每天提醒也无济于事。这不是 “故意忘事”,而是他们的 “工作记忆” 能力较弱,无法记住 “物品该放在哪里”“出门前需要带什么”,也缺乏 “整理物品” 的规划意识。
 
  “做事‘没顺序’,越忙越乱”:面对需要分步完成的生活任务,他们容易 “毫无头绪”。比如早上起床后,不是先穿衣再刷牙洗脸,而是先去玩玩具,玩到快迟到了才匆忙穿衣,结果衣服穿反、袜子找不到;或者晚上准备睡觉,先看绘本再洗澡,导致洗完澡后没时间读绘本,又哭闹着不肯睡。这是因为他们无法规划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能凭当下的兴趣行动,导致生活节奏混乱。
 
  “等待时‘坐立难安’,不是‘调皮’是‘耐不住’”:在需要等待的场景中(如排队买东西、等待家长办事),他们虽然不会大声吵闹,却会表现出 “小动作不断”:反复拉扯衣角、原地踮脚、东张西望,或者频繁问 “还要等多久”“我们什么时候走”。家长以为是 “孩子没耐心”,其实是他们的 “抑制控制能力” 不足,无法长时间保持安静等待的状态,需要通过小动作来缓解焦虑。
 
  四、识别关键:这些 “隐形信号” 需满足 “两个核心条件”
 
  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时,不必过度焦虑,需结合 “两个核心条件” 判断是否需要关注:
 
  “持续时间长”:症状并非偶尔出现,而是持续存在 6 个月以上,且在不同场景(家庭、学校、社交场合)中都有体现 —— 比如孩子不仅在家写作业漏题,在学校考试也频繁漏题;不仅和邻居小朋友玩时情绪化,在幼儿园和同学相处也容易闹矛盾。
 
  “影响正常生活”:症状已经对孩子的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造成明显困扰 —— 比如因为注意力差导致成绩长期落后,因为社交问题被同伴孤立,因为生活没条理导致每天上学迟到,这些都说明 “异常表现” 已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如多动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针对多动症的 “隐形信号” 识别,医院会通过专业的综合评估体系,包括注意力测试、行为量表测评、神经发育检查以及家长与老师的访谈,全面了解孩子在学习、社交、生活中的表现,准确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倾向,避免因 “隐形信号” 被忽视而延误干预。
 
  对于确诊多动症的孩子,医院会根据孩子的症状类型(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涵盖行为干预指导(如提升注意力、改善执行功能的训练方法)、家长培训(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症状,掌握家庭引导技巧)以及心理疏导(缓解孩子因症状带来的自卑、焦虑情绪)。同时,医院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协作,为孩子争取更适宜的校园支持环境,助力孩子更好地改善症状,提升学习与社交能力,健康成长。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