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多动症孩子的情绪失控?
发布时间:2025-09-1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就因为玩具没找到,突然躺在地上哭闹不止”“提醒他写作业,瞬间发脾气摔东西”“和小朋友玩时,一句话不合就动手推人”—— 多动症(ADHD)孩子的情绪失控,常常让家长感到措手不及。对多动症孩子而言,情绪爆发并非 “任性” 或 “故意作对”,而是疾病导致的情绪调节能力缺陷:他们的大脑中负责 “抑制冲动”“平复情绪” 的神经功能发育相对滞后,面对挫折、压力或需求未被满足时,容易陷入 “情绪风暴”,且难以快速自我平复。本文将从 “理解情绪失控的根源” 入手,为家长提供 “即时应对技巧” 和 “长期引导方法”,帮助家长科学化解孩子的情绪危机,同时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先理解:多动症孩子情绪失控,不是 “脾气差”
要有效应对情绪失控,家长首先需要跳出 “孩子故意捣乱” 的认知误区,明白背后的生理与心理原因,才能更冷静地处理问题:
生理层面:情绪调节神经 “不给力”:正常孩子面对不满时,大脑中的 “前额叶皮层” 能快速发挥 “刹车作用”,抑制冲动情绪,理性思考 “该怎么做”;但多动症孩子的前额叶皮层发育相对缓慢,“刹车功能” 较弱,情绪一旦被触发(如被批评、愿望落空),就容易像 “脱缰的野马” 一样失控,表现为哭闹、尖叫、攻击行为等,且自身难以主动平复。
心理层面:“抗挫折能力” 弱,易陷入负面情绪:多动症孩子在学习、社交中常面临 “挫败感”—— 比如作业总写不完、上课被老师批评、和同学玩游戏时总输,这些负面经历会让他们积累焦虑、自卑等情绪。当再遇到一点小事(如玩具找不到、等待时间过长),就容易 “情绪过载”,通过失控行为释放压力。
触发因素:这些场景容易引发情绪爆发:常见的触发点包括 “需求未被满足”(如想买玩具被拒绝)、“规则被打破”(如原定的出游计划取消)、“任务难度超出能力”(如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感官刺激过多”(如商场人多嘈杂),家长可提前关注这些场景,减少情绪失控的诱因。
二、即时应对:情绪爆发时,家长先做 “情绪稳定器”
当孩子处于情绪失控状态(如哭闹、尖叫、攻击他人),家长的首要任务不是 “讲道理” 或 “批评教育”,而是先帮孩子 “平复情绪”,再解决问题。以下 4 个步骤,可帮助家长快速化解情绪危机:
1. 第一步:家长先 “稳住自己”,避免情绪对抗
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若跟着生气、指责(如 “你再哭我就打你”“这么大了还闹,真丢人”),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激动,形成 “家长发火→孩子更失控” 的恶性循环。此时家长需先深呼吸,在心里默念 “孩子不是故意的,他需要帮助”,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 —— 你的冷静态度,会像 “定心丸” 一样,慢慢影响孩子,让他感受到 “安全”,逐渐停止哭闹。
2. 第二步:用 “简单语言” 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
情绪失控的孩子,需要的是 “被理解”。家长可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用温和的语气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 难过,因为玩具找不到了 / 作业写不完(说出孩子的情绪和原因)”—— 认可情绪能让孩子感受到 “我的感受被看见”,减少 “不被理解” 的委屈,情绪会逐渐缓和。注意不要说 “这有什么好哭的”“别生气了”,这类话会否定孩子的情绪,反而加重对抗。
3. 第三步:提供 “安全出口”,帮孩子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仍在哭闹,可提供 “安全的情绪释放方式”,避免他通过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发泄:
若孩子有攻击行为(如打人、摔东西),可轻轻抱住他(若孩子不抗拒),或引导他去安静的房间,说:“如果你很生气,可以捶枕头 / 跺脚,但是不能打人哦”;
若孩子只是哭闹,可递给他喜欢的玩偶或毛巾,说:“你可以抱着小熊哭一会儿,等你哭完了,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让孩子知道 “情绪可以被释放,但要在安全的范围内”。
4. 第四步:情绪平复后,再 “简单沟通”+“解决问题”
等孩子的情绪基本稳定(如哭声变小、身体放松),再用简单的语言和他沟通,避免长篇大论:
先回顾事件:“刚才你因为玩具找不到哭了很久,对吗?”;
再引导解决:“我们一起在沙发底下、玩具箱里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如果找不到,我们明天再一起想办法,好吗?”。此时孩子更容易接受建议,家长也可趁机教孩子 “遇到问题可以说出来,而不是哭”,比如 “下次玩具找不到,你可以告诉妈妈‘我需要帮忙找玩具’”。
三、长期引导:日常培养孩子的 “情绪管理能力”
即时应对能化解当下的情绪危机,而长期的日常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情绪失控的频率:
1. 教孩子 “识别情绪”:给情绪 “起名字”
多动症孩子往往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帮孩子 “给情绪贴标签”,让他认识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开心时,说:“你今天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对吗?开心的时候,我们会笑,心里暖暖的”;
孩子生气时,说:“你现在因为积木倒了生气,生气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心里像有火在烧?”。通过具体的描述和比喻,让孩子理解 “开心”“生气”“难过”“着急” 等情绪,为后续管理情绪打下基础。
2. 提前 “约定规则”:减少情绪触发
针对容易引发情绪失控的场景,家长可提前和孩子约定简单的规则,让孩子有 “心理预期”:
比如去商场前,说:“我们今天去买牛奶,不能买玩具哦。如果看到喜欢的玩具,你可以告诉妈妈‘我喜欢这个玩具’,我们记下来,下次过生日再考虑,好吗?”;
等待时,说:“我们现在要等爸爸下班,大概需要 10 分钟。我们可以一起玩‘手指游戏’,等游戏玩完,爸爸就回来了”。提前约定能减少孩子因 “意外” 而产生的情绪波动。
3. 用 “游戏” 练习:在玩耍中提升情绪调节
多动症孩子喜欢通过游戏学习,家长可设计简单的情绪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练习控制情绪:
“情绪表情卡” 游戏:制作画有 “开心、生气、难过” 等表情的卡片,让孩子模仿卡片上的表情,并说出 “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情绪”;
“冷静角” 游戏:在家中设置一个安静的 “冷静角”,放上天鹅绒、玩偶等柔软物品,告诉孩子:“如果觉得生气,就去冷静角坐一会儿,抱一抱小熊,等心情好一点再出来”。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 “主动平复情绪” 的方法。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如多动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针对多动症孩子的情绪失控问题,医院会先通过专业的综合评估(如情绪行为量表测评、神经发育评估、心理访谈等),明确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失控的主要触发因素,同时排除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共患病。
基于评估结果,医院会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一方面指导家长掌握 “即时应对情绪失控的技巧”,如如何稳定自身情绪、如何帮孩子释放情绪;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提升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比如通过游戏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会表达情绪、应对挫折。此外,医院还注重家长培训,定期开展相关课程,帮助家长更科学地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形成 “家庭 医疗” 的协同支持,助力孩子逐步改善情绪失控状况,更好地适应家庭、学校生活。
上一篇:多动症孩子适合做什么运动? 下一篇:如何帮助多动症的孩子控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