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动症孩子常常被误解?

发布时间:2025-10-1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教室、家庭和社交场合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可能坐不住、爱插话、丢三落四,常常被贴上淘气”“不守规矩”“懒散”的标签。然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真相——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动症。多动症并非简单的性格缺陷或态度问题,而是一种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发育障碍。正是由于这种本质与外在表现的巨大差异,导致多动症孩子成为了一个极易被误解的群体。
 
  一、将症状视为品行问题:普遍的误解根源
 
  社会对多动症普遍的误解,就是将其症状完全归咎于孩子的品行。当一个孩子无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他故意捣乱”;当一个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拉,人们会认为他懒惰、不求上进”;当一个孩子冲动地打断别人说话,人们会觉得他没礼貌、缺乏教养。
 
  这种归因方式忽略了多动症的核心本质。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并非出于主观意愿,而是大脑中负责执行功能(如自我控制、计划、注意力调节)的区域工作方式与常人不同。他们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常常做不到。用对待普通孩子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们,无异于要求一个腿脚不便的人去跑得飞快,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也是误解的根源。
 
  二、症状的波动性与情境差异性:让人困惑的矛盾表现
 
  多动症的另一个容易被误解的特点,是其症状的波动性和情境差异性。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发现,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比如玩电子游戏、看喜欢的动画片,可以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这让他们更加坚信孩子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这种现象被称为“选择性注意力”,是多动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多动症孩子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力,而是难以主动调动和维持注意力去完成那些相对枯燥、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任务。而在高刺激、即时反馈的活动中,他们的大脑能够获得足够的兴奋度,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这种矛盾的表现,让不了解多动症的人感到困惑,并将其解读为“有能力但不用心”,从而加深了误解。
 
  三、缺乏对“内在”困境的认知:看不见的挣扎
 
  多动症的许多核心困扰是内在的、看不见的。例如,工作记忆的缺陷,让他们难以记住多步指令,常常表现为“左耳进右耳出”;时间感知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对时间流逝缺乏概念,做事总是拖到一刻;情绪调节的困难,让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爆发,显得“小题大做”。
 
  这些内在的挣扎,在外人看来就是“健忘”“拖延”“脾气差”。由于这些行为无法被直观地解释为一种“疾病”,人们很容易将其归结为性格弱点。孩子自己往往也说不清楚这种内在的混乱感,只能默默承受着“做不到”的挫败感和外界“不努力”的指责,这种双重压力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四、社会认知的滞后与污名化
 
  尽管医学界对多动症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在社会大众层面,认知的更新却相对滞后。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观念,认为多动症就是“顽童病”,甚至怀疑其真实存在,将其视为为不良行为找借口的“时髦病”。
 
  这种认知的滞后导致了污名化。孩子被贴上标签,家长也被指责为“教育失职”。为了避免歧视,一些家庭选择隐瞒病情,不寻求专业帮助,让孩子在孤立无援中挣扎。这种社会氛围不仅阻碍了多动症孩子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等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专业的评估与支持。医院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向公众普及科学的发育行为知识,帮助家庭和社会破除对多动症的误解与偏见。通过综合评估,医院旨在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优势与挑战,并据此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建议,涵盖行为管理、学习策略和家庭支持等多个维度。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致力于通过专业、规范的服务,协助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具理解与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