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 “多动症” 当 “调皮”!家长要注意了

发布时间:2025-10-28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就会笑着说 “这孩子真调皮”。可家长们或许没意识到,有些看似 “调皮” 的行为,可能并非孩子天性使然,而是 “多动症” 的信号。如果将 “多动症” 误认为 “调皮”,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乃至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如何区分孩子是 “调皮” 还是 “多动症”,以及家长该如何应对。
 
  看行为:“调皮” 与 “多动症” 的区别
 
  “调皮” 的孩子虽然活泼,但在特定场景下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醒后会暂时安静下来,认真听一会儿课;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像搭积木、看绘本,能集中注意力坚持一段时间。而患有 “多动症” 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是核心问题。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坐立不安,小手不停摆弄文具,还会随意打断老师讲课,即使老师多次提醒也难以改正。而且,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难以持久,比如玩玩具没几分钟就换一个,写作业时更是频繁分心,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很难独立完成任务。
 
  忽视 “多动症” 的潜在危害
 
  如果家长一直把孩子的 “多动症” 当成 “调皮”,不及时干预,危害会逐渐显现。在学习上,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成绩会逐渐下滑,长期下来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在社交方面,“多动症” 孩子容易冲动,和小伙伴相处时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争抢玩具,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变得自卑、孤僻。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多动症” 带来的行为问题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比如工作中难以专注完成任务,生活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发现异常:家长的科学应对方法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与 “多动症” 表现较为吻合时,首先不要过度焦虑,更不能盲目指责孩子。第一步应该是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由医生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患有 “多动症” 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确诊,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干预方案,包括行为治疗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多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让老师在学校也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和引导,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