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被孤立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11-0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一个人玩耍,生日时没有同学邀请,或者从学校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提及同学时,家长的心中会涌起一阵刺痛。被孤立,是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的残酷现实。他们并非不渴望友谊,但其核心症状——冲动、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却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们与同伴隔离开来。面对孩子的社交困境,家长的无助和焦虑可想而知。然而,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打破这堵墙,逐步融入集体。
理解被孤立背后的原因
要帮助孩子,首先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被孤立。多动症孩子的社交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冲动行为,他们可能不假思索地打断别人对话、抢夺玩具、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这些行为容易引起同伴的反感。其次是社交信号解读困难,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导致“会错意”,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再者是注意力问题,他们可能在同伴交谈时心不在焉,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长期的挫败感可能让他们表现出防御性的攻击或退缩,进一步加剧了社交障碍。
家长的首要任务:成为孩子的情绪“安全港”
当孩子因为被孤立而感到伤心、愤怒或自卑时,家长是他们重要的依靠。此时,家长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解决问题,而是接纳和共情孩子的情绪。请蹲下来,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被朋友冷落的感觉一定不好受。”避免说“为什么他们不跟你玩,是不是你又不乖了?”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自责。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都是他可以倾诉痛苦、获得安慰的地方。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有勇气面对外部社交挑战的基础。
主动出击:创造小范围的社交机会
与其让孩子在复杂的集体中独自摸索,不如家长主动为他创造一些小范围、低压力的社交机会。可以邀请一两个性格温和、有耐心的同学来家里玩。在熟悉的环境中,家长可以扮演“社交教练”的角色,在旁观察并适时引导。例如,当孩子想要玩具时,可以小声提醒他“问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分享”;当两个孩子发生小摩擦时,可以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练习,孩子可以逐步掌握社交技巧,建立成功的社交体验。
社交技能“小课堂”:把规则变成游戏
社交技能对于多动症孩子来说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家长可以在家开设“社交技能小课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练习。比如,模拟“如何加入一个游戏”:先在旁边观察,然后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模拟“如何轮流”:使用一个计时器,让孩子直观地理解等待的时间。把抽象的社交规则变成具体、有趣的游戏,反复练习,直到孩子内化于心。这种在安全环境下的预演,能大大提高孩子在真实社交中的成功率。
与学校沟通:寻求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老师是孩子在学校的“重要他人”,他们的态度对孩子的社交地位有很大影响。家长应主动、坦诚地与班主任沟通,说明孩子的情况,解释他的某些行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受ADHD症状影响。可以恳请老师在班级活动中给予孩子一些特别的关注,比如在分组时将他安排在友善的同学中,在他表现出良好社交行为时给予及时的肯定,或在冲突发生时能公正地了解情况。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包容、理解的校园微环境,对他的社交融入至关重要。
发现并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被孤立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需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点发现者”,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无论是画画、运动、讲故事,还是善良、有爱心。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他的长处,并给予真诚的赞美。当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时,这种自信会迁移到其他方面,包括社交。一个自信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会显得更加从容和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赢得同伴的尊重和喜爱。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医疗机构,关注儿童的社交与情绪健康。医院针对多动症儿童被孤立等社交困境,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干预指导。医疗团队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指导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习恰当的交往方式,提升社交自信。医院致力于与家庭合作,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的支持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上一篇:儿童ADHD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多动症孩子的“作业困难症”如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