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爱和同学打闹,是多动症导致的吗?

发布时间:2025-11-06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今天又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接到老师的这类电话,家长的心情往往五味杂陈:既生气孩子的行为,又担心他在学校的处境。孩子在学校爱和同学打闹,是调皮捣蛋的阶段性表现,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许多家长会将这种行为与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联系起来。事实上,多动症确实可能是导致孩子社交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爱打闹的孩子都患有多动症。我们需要透过行为表象,探究其背后的动因。
 
  多动症如何通过“冲动”引发打闹?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冲动,这是导致孩子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的直接原因。患有ADHD的孩子,其大脑的“刹车系统”——即冲动控制能力——发育相对迟缓。这意味着他们常常“先行动,后思考”。在校园环境中,当同学不小心碰到他、拿了他想玩的玩具,或者仅仅是言语上让他感到不快时,他可能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先思考后果,而是直接伸手推搡或抢夺。这种行为的初衷可能并非恶意,而是缺乏自我抑制能力的直接表现。
 
  多动症如何通过“社交信号解读”偏差引发打闹?
 
  除了冲动,多动症孩子在解读社交信号方面也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可能难以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中的潜在含义。例如,同学可能只是在开玩笑地拍他一下,他却可能解读为攻击行为,从而以激烈的方式回应。同样,他们也可能因为不理解“轮流”、“分享”等游戏规则,在集体活动中显得“霸道”,从而引发其他孩子的不满和反抗,终演变成打闹。这种社交认知上的偏差,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像一个“错误的解码器”,频繁产生误会和摩擦。
 
  多动症如何通过“寻求刺激”引发打闹?
 
  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常常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保持兴奋和专注。普通的、安静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可能显得乏味。而追逐、打闹这类身体接触多、强度大的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对感官刺激的需求。因此,他们可能会主动挑起一些“好玩”的肢体冲突,以寻求兴奋感。在他们看来,这可能只是一种游戏,但对于不习惯这种互动方式的同伴来说,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侵犯,很容易导致对方真的生气,使“玩闹”升级为“打架”。
 
  区分多动症打闹与其他原因的打闹
 
  当然,孩子爱打闹并非多动症的“专利”。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区分不同类型的打闹。如果孩子的打闹行为是冲动的、缺乏预谋的,且事后常表现出后悔,但同时又在类似情境下重蹈覆辙,那么多动症的可能性较大。而如果孩子的打闹是有目的的、带有恶意欺负性质的,或者是在模仿家庭或媒体中的暴力行为,那么可能需要从家庭教育、心理创伤或品行问题等其他角度去寻找原因。此外,一些孩子可能只是缺乏正确的社交技巧,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加入同伴游戏,从而采取了笨拙的肢体接触。
 
  家长可以如何观察和应对?
 
  当孩子频繁出现打闹行为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而不是立即贴标签。可以向老师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完整经过:是主动挑起还是被动回应?发生在什么情境下?频率如何?同时,观察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是否也存在冲动、坐不住、难以遵守规则的情况。在与孩子沟通时,要避免一味指责,尝试引导他描述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认识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重要的是,如果怀疑与多动症有关,应寻求专业的评估和诊断。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医疗机构,关注儿童的社交与行为问题。医院针对儿童在学校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情况,提供专业的评估与分析。医疗团队会从冲动控制、社交技能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旨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医院致力于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孩子学习恰当的社交方式,改善同伴关系。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