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 坐不住、爱乱动?警惕多动症

发布时间:2025-11-1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东张西望,半小时的作业能拖到两小时。起初以为是孩子调皮,但如果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的情况,家长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多动症(ADHD)的信号。多动症并非简单的“好动”,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甚至心理健康。本文将带您了解多动症的表现、成因及应对方法,帮助家长科学识别与引导。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吗?区分“好动”与“多动症”
 
  孩子天性活泼,偶尔坐不住、爱乱动是正常现象。但多动症的表现与普通好动有本质区别。多动症儿童通常存在以下特征:
 
  1. 注意力缺陷:写作业时容易分心,外界稍有动静就会转移注意力,做事丢三落四,难以持续完成任务。
 
  2. 多动冲动:无法安静坐着,手脚不停摆动,上课时擅自离开座位,话多且插嘴,缺乏耐心。
 
  3. 情境差异性: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如玩游戏、看电视)能专注,但在需要意志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中表现明显。
 
  普通好动的孩子能根据场合调整行为,而多动症儿童则难以自控,且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影响日常生活。
 
  多动症的成因:不只是“调皮”那么简单
 
  多动症并非家长教育不当或孩子故意调皮,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遗传因素:约60%的多动症儿童有家族史,父母若有多动症倾向,孩子患病风险较高。
 
  - 大脑发育差异: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前额叶皮层(负责注意力控制和冲动抑制)发育较缓慢,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功能异常。
 
  - 环境因素:孕期吸烟、饮酒,或出生后接触铅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家庭氛围紧张、教育方式粗暴也可能加重症状。
 
  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家长减少对孩子的指责,用更科学的态度面对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三步改善孩子注意力
 
  若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改善:
 
  1. 专业评估是关键: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通过量表评估、行为观察等方式明确诊断。切勿自行判断或盲目用药。
 
  2. 行为干预训练:
 
  - 任务分解法:将作业拆分为小目标,每完成一项给予短暂休息或奖励,逐步延长专注时间。
 
  - 环境优化:减少书桌上的杂物,避免噪音干扰,使用计时器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 正向强化:多表扬孩子的进步,而非批评错误,增强其自信心。
 
  3. 生活习惯调整:保证充足睡眠(9-11小时/天),增加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饮食上减少高糖、添加剂多的食物,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Omega-3的食物。
 
  多动症不可怕,科学引导是关键
 
  多动症虽然可能给孩子带来挑战,但通过早期干预和科学引导,大多数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家长需要耐心陪伴,避免给孩子贴上“不努力”“笨”的标签。同时,学校老师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可通过调整座位、简化指令等方式帮助孩子适应课堂。
 
  记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面对多动症,理解与接纳是比较好的支持,科学的方法与持续的努力,终将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专注与成长之路。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