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尿床)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8-04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儿童遗尿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尿床”,是指 5 岁以上的孩子在夜间或白天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的现象。这一问题虽然常见,却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也让家长倍感困扰。其实,儿童遗尿症并非无法改善,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护理,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恢复正常的排尿控制能力。
先明确遗尿症的类型与原因
想要有效解决儿童遗尿症,首先需要了解其类型和可能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原发性遗尿症:指孩子从出生后一直存在尿床现象,从未有过持续 6 个月以上的不尿床阶段。这种类型较为常见,多与孩子的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比如膀胱容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中对膀胱充盈的感知能力差等。
继发性遗尿症:指孩子曾经有过 6 个月以上不尿床的阶段,后来又出现尿床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尿路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脊柱裂等,也可能由心理压力(如家庭变故、入学焦虑)或不良生活习惯(如睡前大量饮水)诱发。
家庭护理:改善生活习惯与排尿训练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遗尿症的孩子,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进行排尿训练,能有效减少尿床次数。
调整饮水与饮食:白天可以让孩子正常饮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但睡前 2-3 小时应减少饮水量,避免喝果汁、碳酸饮料等利尿饮品,也不要吃西瓜、梨等含水量高的水果。晚餐尽量清淡,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孩子夜间因口渴而大量饮水。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提醒孩子排尿,如晨起后、睡前、饭后等,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排尿反射。睡前让孩子排空膀胱,夜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尿床规律,在预计尿床前 1-2 小时叫醒孩子,引导其自主排尿,逐渐培养夜间醒来排尿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叫醒孩子时应让其完全清醒后再去排尿,避免在半睡半醒状态下完成,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
记录排尿与尿床情况:家长可以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孩子每天的饮水时间、饮水量、排尿时间、尿床次数等信息。通过分析记录,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排尿规律,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
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干预
如果孩子的遗尿症通过家庭护理没有明显改善,或怀疑是继发性遗尿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学检查明确原因: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泌尿系统 B 超、血糖检测等,排除尿路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器质性问题。对于疑似神经系统问题的孩子,可能还需要进行脊柱 X 线或磁共振检查,排除脊柱裂等疾病。
针对性治疗方案: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需要先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遗尿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对于原发性遗尿症且症状较明显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减少夜间尿液生成;或使用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能力。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
行为疗法与心理干预:医生或专业的康复师可能会采用行为疗法,如膀胱训练(让孩子逐渐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奖励机制(当孩子整夜不尿床时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其自信心)等。同时,对于因尿床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的孩子,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看待遗尿问题,减少心理负担。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心理状态
尿床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羞耻、自卑,尤其是在集体生活中(如夏令营、寄宿学校),担心被同伴嘲笑。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指责、批评或惩罚孩子,不要用 “你都这么大了还尿床,太丢人了” 等话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可以告诉孩子尿床不是他的错,很多小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善的。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同时,保护孩子的隐私,不要在他人面前提及孩子尿床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的医院,在儿童遗尿症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问题。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遗尿方面的异常表现,且通过家庭护理难以改善,可考虑前往该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查,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遗尿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下一篇:孩子 5 岁还尿床?家长要当心遗尿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