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遗尿症,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
发布时间:2025-08-21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当孩子被诊断为遗尿症时,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焦虑、自责或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其实,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遗尿症的改善至关重要。正确的对待方式能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干预,而错误的做法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症状。以下是家长需要掌握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先调整自身心态,避免陷入认知误区
家长首先要纠正对遗尿症的错误认知,避免因误解而采取不当措施。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问题,并非孩子 “故意调皮”“懒惰” 或 “不孝顺”,而是由生理发育、遗传、心理或疾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即使孩子已经懂事,也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尿床,指责、惩罚或羞辱孩子不仅毫无意义,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同时,家长要避免过度焦虑。虽然遗尿症需要重视,但多数孩子通过科学干预都能逐渐改善,尤其是原发性遗尿症随着年龄增长会有较高的自愈率。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其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症状的改善。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心理支持
心理因素在遗尿症的发生和改善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的理解和鼓励是孩子克服遗尿症的重要动力。
要明确告诉孩子 “尿床不是你的错”,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可以改善的问题,就像感冒需要治疗一样,不需要感到羞耻。当孩子尿床后,避免表现出不耐烦或嫌弃,而是平静地帮助孩子更换衣物和床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而非指责。
鼓励孩子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如参加夏令营、朋友聚会等,不要因为担心尿床而限制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因尿床产生自卑心理,可通过讲述其他孩子克服困难的故事、肯定孩子的其他优点等方式,帮助其重建自信。
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干预,不盲目尝试偏方
发现孩子有遗尿症后,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泌尿外科就诊,明确遗尿症的类型和原因(如原发性或继发性、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干预。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或所谓的 “特效药”,如给孩子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药、使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等,这些方法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如抗利尿激素缺乏),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同时,家长要记录孩子的尿床情况,如每周尿床次数、尿床时间、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等,为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从生活习惯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
合理的生活调整能有效辅助改善遗尿症,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控制饮水量和时间:白天让孩子正常饮水,保证液体摄入以锻炼膀胱储尿能力;傍晚 6 点后逐渐减少饮水量,避免让孩子喝果汁、牛奶、可乐等利尿饮品,睡前 1-2 小时尽量不喝水,并督促孩子排空膀胱。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白天提醒孩子每 2-3 小时排尿一次,避免憋尿;睡前固定让孩子上一次厕所,形成条件反射。夜间可在孩子通常尿床的时间前轻轻唤醒其排尿,帮助孩子逐渐形成夜间自主排尿的意识(注意避免用力叫醒,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孩子对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晚餐避免过咸或过甜,以免导致夜间口渴、饮水增多。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同时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尽量在晚上 9 点前入睡,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家庭成员协同配合,营造支持性环境
遗尿症的改善需要整个家庭的配合,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或与老人同住的家庭,更要统一态度和做法。
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分工合作,避免因孩子尿床而相互指责。比如,一方负责夜间唤醒孩子排尿,另一方负责清洗衣物,共同承担起照顾责任。
如果家中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要向老人普及遗尿症的科学知识,避免老人用传统观念(如 “尿床是肾虚”“需要吃补品”)对待孩子,或因溺爱而过度包办(如长期使用纸尿裤不进行训练)。
此外,告诉家中其他孩子不要嘲笑或议论尿床的 siblings,营造包容、支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环境中接受干预。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服务的医院,在儿童遗尿症等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护团队和相应的医疗设备,能够为孩子提供从检查、诊断到干预的全流程服务,同时也会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遗尿问题。如果孩子患有遗尿症,家长可考虑带孩子前往该医院咨询,获取科学的干预方案和育儿建议,助力孩子早日改善症状。
上一篇:孩子遗尿症,家长不要打骂! 下一篇:孩子总尿床?遗尿症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