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信号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10-17 | 来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始于儿童发育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它影响着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许多早期信号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孩子性格内向或发育较慢,常常导致错过黄金干预期。本文将系统梳理自闭症的核心信号,帮助家长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孩子的行为,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科学的指引。
 
  社交沟通障碍:难以跨越的鸿沟
 
  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些信号通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所体现。
 
  在婴幼儿时期,一些信号可能包括:孩子回避眼神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反应不敏感,缺乏与抚养者的情感互动。例如,正常发育的婴儿会通过眼神、微笑和咿呀声与人交流,而自闭症婴幼儿可能显得漠不关心,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可能不会被有趣的游戏或声音吸引,也不会主动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东西来分享快乐。
 
  随着年龄增长,社交障碍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孩子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不懂社交规则,难以建立和维持同伴关系。他们可能喜欢独处,不主动参与集体游戏,或者在游戏中显得格格不入。语言交流方面,可能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虽然语言能力尚可,但使用方式比较刻板,比如重复他人的话语(模仿言语),或者无法进行有来有往的对话。
 
  刻板重复行为:固定的行为模式
 
  除了社交障碍,另一大核心特征是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这些行为模式通常具有高度的仪式化和不变性。
 
  常见的表现包括:
 
  重复的身体动作:如反复摇晃身体、拍手、旋转物品或在眼前晃动手指。
 
  固执的日常惯例:对日常活动的顺序有严格要求,比如坚持走同一条路线、吃同样的食物,一旦被打乱就会极度不安。
 
  局限的兴趣:兴趣范围狭窄,可能对某些不寻常的物品(如车轮、风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专注,而对普通的儿童玩具或游戏不感兴趣。
 
  感官异常:对声音、光线、触觉等感官刺激表现出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例如,害怕吸尘器的声音,或者对疼痛不敏感。
 
  这些行为模式是自闭症儿童应对外界环境、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探索世界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观察要点
 
  自闭症的信号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在1岁以内,需要警惕的信号包括:6个月后不能被逗笑,9个月后不会发出咿呀声,12个月后不会用手指物或挥手再见,对名字没有反应等。
 
  在1至3岁,信号可能更加清晰:语言发育明显落后或倒退,不会玩想象性游戏(如假装打电话),不喜欢与人拥抱,缺乏目光对视,出现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在学龄前期,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会更加突出。孩子可能难以融入幼儿园生活,不理解游戏规则,与同伴互动困难,同时对特定事物有超乎寻常的执着。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闭症的表现也因人而异,谱系特征决定了其表现的多样性。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上述多个信号,且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评估和指导。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设有儿童神经发育、心理行为等多个专业科室。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致力于为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等发育行为问题儿童提供专业的评估和干预服务。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和家庭教育指导,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注重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坐落在广州荔枝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详细】